图录号/艺术家:

李可染 1983年作 牧牛图 立轴

图录号:3411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李可染 1983年作 牧牛图 立轴
图录号:
3411
年代:
1983年作
艺术家:
李可染
材质: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55×42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2011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夜场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著录:《水墨年华·北京国际艺术品沙龙第一期活动——意大利收藏家季丽玫女士存画主题沙龙》,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北京国际艺术品基金主办。 题识:癸亥腊月,可染作于师牛堂中。钤印:李、可染、孺子牛信件题识:《牧牛图》一幅赠送在我国工作的意大利专家季丽玫女士,因画上无题款处,特此证明。李可染,一九八四年四月。钤印:可染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三)”,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说明:1.季丽玫女士旧藏,作品得自季丽玫女士家属。2.附赠李可染写给季丽玫信件及李行简手拓李可染印谱各一张。牧童水牛是李可染绘画中常见题材,此幅《牧牛图》创作于1983年,时年李可染77岁。该画是赠送给在我国工作的意大利专家季丽玫女士。此件作品虽是李可染绘画创作中一贯的构图即牧童骑在牛背上,但此幅李可染的牧童水牛与早期描绘同类题材的秀润含蓄相比,更增添了几分苍厚老辣,借由牧童与牛的亲密无间,远处雾气缭绕,体现出人们与春夏秋冬四时合序,传达出诗意的美感,意境深远,同时兼具趣味性。李可染一生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使他成为现代画坛上的倍受推崇的大家,广为传颂,后世的追随者甚多。意大利收藏家季丽玫女士季丽玫(Primrose Gigliesi)女士1929年生于法国巴黎,童年生活在意大利。她的父亲奥伯托·季列希(Alberto Gigliesi)是意大利球星,母亲密密·费加罗迪(Mimi Fizgaraldi)是生于南美贵族家庭的女子。季丽玫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兴趣广泛对生活充满了意大利式的激情。二战期间,上小学的季丽玫目睹了战争的惨烈,父亲奥伯托留在了罗马,作为反法西斯主义者从事地下工作,她随母亲逃到往了海边小镇。战争震撼了幼小的季丽玫的心灵,也奠定了她对世界的看法和思考方式。战后,上中学的季丽玫参加了意大利共青团,成年后加入了意大利共产党。1946年季丽玫考入了罗马远东学院,取得了两个博士学位,娴熟掌握了古希腊语、拉丁语、英语、西班牙语。五十年代,她来到苏联,学习了俄语和汉语,并对于中国的文化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国后,她跟随意大利导师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将大量的中国文学翻译成意大利文出版。1964年季丽玫女士收到中国政府的邀请,作为访问学者来到北京大学从事教育工作,成为中国外国专家局的一员。同时她接受了中国外文出版社的翻译工作,将鲁迅、老舍等文学家的作品翻译成意大利语,还协助新华社翻译了大量的通讯稿,让世界更加真切的了解了当时的中国。中国,不仅是季丽玫女士工作的地方,也是她和丈夫费兰德(Robert Friend)相遇的地方。费兰德先生是一位美国共产主义者,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在美国掀起了疯狂的反共风潮,他们肆意迫害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费兰德先生受到尤金·麦卡锡(Eugene McCarthy)的“非美委员会”(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的政治迫害,辗转来到了中国。1964年,一位年轻的意大利共产主义者和一位美国共产主义者在中国相遇、相爱了。他们的结婚证上盖着“北京市海淀派出所”的公章。在中国季丽玫和她所钟爱的中国文化有了零距离的接触,特别是中国画和中国画家给她带来的震撼,她走访和结识了当时在北京的中国最杰出的国画家们,如林风眠、李苦禅、李可染、许麟庐、黄胄、黄永玉、吴冠中等等。她流利的汉语和深厚的汉学修养令国画家们对她肃然起敬,和她成为了知交好友。1966年5月12日季丽玫女士生下了她和费兰德的第一个儿子安地(Andy Friend),但是这时“文革”也爆发了。她和丈夫遭到了批斗和迫害,幸而有周恩来总理对外国专家的暗中保护,她得到了将全部《毛泽东选集》翻译成意大利语的工作。68年他们的小女儿高天露(Sasha Friend Gigliesi)降生了,给苦闷的生活带来的一丝喜悦和安慰……“文革”后老画家们和季丽玫女士得到了平反,劫后余生大家都感慨万分。70年代末季丽玫女士继续致力于推广中国文化和中国画家的工作。她在牛津大学、斯德哥尔摩皇家学院等学府做了多场关于中国画的演讲,在伯明翰博物馆、斯德哥尔摩远东博物馆、荷兰兰登博物馆以及纽约的一些画廊推介中国画家的精品力作,令欧美看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巨大魅力。季丽玫女士在书中表达了这样几个观点:她收藏中国艺术家作品的目的,是希望能更加详尽的收集当时中国画的多样风格;她认为中国传统绘画在经过“文革”后并没有失传,那些活生生的中国画艺术大师还在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创作和教学。国外众多博物馆通过季丽玫女士的介绍,引发了对中国画家的巨大兴趣,并通过她开始大量收藏中国画家的作品。她作为一个西方人——尤其是在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意大利成长起来的西方人,她以她独特的视角对照了西方古典写实风格和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之间的差别。她认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印象派”的,不是拘泥于对现实的摹写,而是对人类思想和感情的描绘,是更加高级的一种表达方式,而西方后期诞生的印象派是东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不谋而合的重要的文化现象。——摘自水墨年华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