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郭祥雄作 水洞高山石金蟾钮方章

图录号:31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郭祥雄作 水洞高山石金蟾钮方章
图录号:
313
年代:
艺术家: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7.5×2×2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福建东南
拍卖会名称:
201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尚臻——重要私人珍藏专场
拍卖时间:
2015年10月24日-25日
备注:
声 明:
这枚水洞高山石上白而下红,仿佛朱砂在水中慢慢沉降,终于分出层次,白色晶莹透明,而红色沉稳厚重。作者用“俏色”手法作平台圆雕,将白色部分雕为三足金蟾。金蟾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传说它生于月宫,有三足,能口吐金钱,是旺财之物,因而一向是民间各种图案、雕刻中常见的题材。这枚金蟾印纽雕刻手法写意,造型颇具装饰感,饱满可爱,而细部雕琢并不马虎,眼、角、须发、牙齿及尾端都刻画细腻,呈现出良好的雕工品味。
附:郭祥忍签名鉴定证书
郭祥雄(1956-1997),福建福州市人。自幼随父郭功森学习寿山石雕刻技艺,在寿山石雕刻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
形式·动势·性灵
——“郭家工”印钮雕刻的特色
文/苏权舆
以郭功森、郭祥雄、郭祥忍为代表的“郭家工”是九十年代印钮雕刻的翘楚。即使在数十年后的今日,“郭家工”作品依然是寿山石雕拍卖市场中的热点与亮点,仅2015年福建东南春拍中,“郭家工”作品就成功拍出了近五百万的总成交价。“郭家工”更以其本身独有的特点,成为众多资深藏家青睐与追崇的对象。
形式之美:雄浑整饬
“中国美学高度重视形式美,重视艺术形式的规范化、程式化,但又总是把形式与情感的表现相联系,强调在高度规范化、程式化的形式中取得髙度的自由,从来不用纯自然的机械物理的规律去解释形式美。”无论从中国传统雕塑、建筑还是其他造型艺术来看,注重形式感往往能带给人整饬的美感。
“郭家工”的寿山石古兽雕刻亦是如此,他们在极其严谨的对称中展现出这种雄浑的美感。这种充满设计感的图式来源于流传于海外的中国古代传统古兽图式资料中的精华,并与台湾收藏群体进行了审美上的深度交流,在改革开放之后大陆仍追求繁丽雕镂的古兽形貌的时候,“郭家工”尝试将对称、规则、简练的设计以及块面与线条的有机整合运用到古兽钮雕刻之中,使得“郭家工”古兽钮雕刻呈现出全新的精神气度。在重视对称美、形式感的古兽钮雕刻图式中,“郭家工”往往加强了雕刻的装饰性,对古兽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进行一定的变形,夸大四肢鼓起的肌肉,令筋骨分明、曲线利落宛若强弓劲弩,从而增强筋肉贲张的力量感,利爪紧紧抠住印台表面,仿佛蓄势待发。同时对古兽的毛发、鳞片进行精细地雕琢——使得作品充满雄浑的力量的同时,也不乏华丽的韵味。
动势之美:气骨刚健
除了形式美的一脉之外,“郭家工”的寿山石古兽钮雕刻犹有展现古兽动势的另一脉风格。对于“动势表达”的重视,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又一取向,李泽厚说:“中国美学高度肯定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的运动的力量的美,欣赏、赞叹它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宏伟、永恒、无限。”形式美注重的是严格的对称与规则,重复的块面组合,是沉静之中的蓄势待发的力量。然而动势之美则与之大相径庭,注重的是变化流动的韵律,是力量的全面迸发,是张扬的美感。
“郭家工”的龙钮雕刻往往采用表现“动势美”的风格,游动的长龙盘曲在印钮上,这种对动态的精确捕捉,造成了体量感的扩张,仿佛有长龙奔腾而来的气势,这种精神上的“宏大”,超脱了寿山石印章这一材质本身形制大小的形制,真正做到了“方寸之间有千里之远”、“方寸之间有宇宙之大”的浩淼感。同时,“郭家工”在雕刻龙钮时,多装饰刻画以流云、海水、雾雨等,游龙穿行其间,时隐时现,“浩乎若苍溟之无际”,不仅进一步延伸了游龙本身的体量,更造成了视觉上的庞大效果,有风云变幻、气贯长虹之感。
性灵之美:自然生趣
“郭家工”并不仅仅局限于广为人知的寿山石古兽钮雕刻。在九十年代之后,大量的图像资料尤其是自然界中记录下的动物图像资料涌现在寿山石雕艺术家们面前,经过了资料极为匮乏的时代的老一辈艺术家往往具有很强的信息收集解读能力、艺术领悟力以及对资料极为珍惜的可贵品质,他们在此时更加如鱼得水。郭祥忍兄弟从记录资料中更多地观察到了众多自然生物的生活状态,捕捉到它们在自然下的行为和姿态,将这种天然的性灵生趣之美定格住,在印钮雕刻中,尝试将这些自然生物的形象作为雕刻题材引入其中,并与中国传统的图式和审美趣味相融合,从而创作出了一类呈现“自然之美”又表达中国美学的寿山石印钮雕刻作品。
“美和艺术既根源于自然,符合于自然,同时又超越了自然。”可以说,“郭家工”的动物钮雕作品,正是对李泽厚这句话极为恰当的诠释。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