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清乾隆 白玉素碗

图录号:31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清乾隆 白玉素碗
图录号:
313
年代:
艺术家: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直径10.7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远方拍卖
拍卖会名称:
远方拍卖 2014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游心乘物——宫廷·珍玩
拍卖时间:
2014年12月01日-02日
备注:
声 明:
碗白玉质,撇口薄唇,深弧腹,敛底,下承圆形浅圈足,通体光素无饰,造型简洁规整。新疆和田玉的大规模开采是在清中期。清代中期经济与文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为宫廷玉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特别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由于清军平定了新疆准葛尔和回部的动乱,在新疆地区行使统治权之后,中西交通得以保障,质地优良的新疆和阗美玉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地大量进入内地,解决了长期阻碍玉器发展的原材料问题。在清宫,除帝王外,宫中其它人使用玉器的规范,较瓷器、漆木器以至金银器更为严格。清代至乾隆时期,宫廷已储有大量玉器,且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种类亦甚繁多,宫廷日用器便是其中的一大类。如乾隆年间所定“铺宫”中规定的日常用品,仅皇太后、皇后各可用“玉盏金台”一副,其它等级的人皆不配用玉器。由此可见,玉碗虽为皇家御用器,但数量很少且有较高的等级限定。据清宫档案中记载:“乾隆十八年四月,太监胡世杰传旨,着德日常姚宗仁在银库玉石中挑选足做玉碗,桌木各一百件之玉呈览。钦此。”一次制作百件玉碗,数量并不算少,但玉质用品终归少数,且非常珍贵,不能普遍使用。此件小碗采用和田上等白玉旋制而成,玉质洁白细腻,通体以光素无纹的处理手法最大程度的展现了其玉材如若凝脂的特点,其虽为小器,但做工一丝不苟,旋壁薄厚均匀,浅圈足寓方寓圆,琢刻刀工简洁有力,整饬精道,再现了清代宫廷玉器取材不吝和雕琢精益求精的制作风格。其品相完美如初,造型柔美清雅,具有极高的欣赏、实用和收藏价值。
同类器见刊于《清玩雅集廿周年庆收藏展》之《珍玩》P41。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