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张仃 大渡河

图录号:29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张仃 大渡河
图录号:
29
年代:
1996年作
艺术家:
张仃
材质:
镜心 水墨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36×68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北京荣宝
拍卖会名称:
201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五色相宣·名家书画专场
拍卖时间:
2017年12月02日
备注:
声 明:
钤印:它、张仃、知白守黑、神游款识:大渡河。九六年春日,它山张仃于京华。说明:2017年11月2日此作品经张仃美术馆鉴定为真迹。张仃,号它山,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主要著作有《张仃水墨写生》、《张仃画室》。大象无颜 大音稀声张仃:顶天立地一画翁文|袁新2010年2月21日,上午10时,画家张仃因肾衰竭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90多岁了,张仃的口头语还是:我是个小学生。可是,谁又能教得了他!放眼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界再也找不出一位像张仃这样百科全书式的大师——早年悲郁沉雄的抗战漫画;开国时承担的国徽、政协会徽和一系列邮票、宣传画的设计;五十年代被吴冠中称为“山水画革新里程碑”的水墨写生;六十年代“毕加索+城隍庙”的装饰绘画;七八十年代首都机场、长城饭店等处的巨幅壁画,以及《哪咤闹海》等动画片;晚年风骨峥嵘、意境苍茫的焦墨山水以及炉火纯青的篆书书法……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史,没了张仃,不知该怎样书写?他不是在画画,他用艺术调整了我们观看世界的目光和对待生命的态度。“他的画是学不来的”张仃原名张冠成,1917年生于辽宁黑山,自小便显现出极高的艺术天赋。他5岁时自学中国画,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点石斋画谱》,尤其擅长画猴子,惟妙惟肖,很多彩墨画,被乡亲们当做年画,挂在家里欣赏。1932年,张仃考入张恨水任校长的北平私立美术专科学校。这一年,日本占领热河,当私塾先生的父亲失业,张仃失去经济来源,生活异常拮据。为了谋生,他开始给报纸画漫画,做广告设计。渐渐地,张仃喜欢上了漫画,他这时期创作的漫画,都是揭露社会黑暗、要求抗日的宣传画。1934年,他因筹建左翼美术联盟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押往南京,以危害民国罪被判刑三年半,念他“年幼无知”,只让他在“苏州反省院”反省三年。他首次因艺术成为“政治犯”,在“苏州反省院”呆了半年,被苏州电影制片厂保释出来后去了上海,因为上海当时有很多进步的漫画刊物。上海漫画界的领袖人物张光宇最先发现了张仃,其主编的《时代》经常把张仃的漫画发表在封面或者封底。随后,很多漫画刊物争相向张仃约稿,张仃很快成为上海漫画界中坚力量。他用超乎想象的扭曲、变形的漫画作品,讽刺时局的荒诞、残暴及政府的无能。左联五烈士事件后,鲁迅被通缉,丁玲入狱。张仃万分气愤,以小时候看到的水陆画《地狱变相》的形式画了一幅漫画《焚书坑儒》,把蒋介石画成阎王,几个小鬼拿着牌子抓鲁迅,丁玲关到一个笼子里,极富讽刺意义。漫画家丁聪在上海看到他的漫画,“我非常佩服他,我们的漫画都是那种轻轻飘飘的,没有分量。他真是画得好,又重又厚,学是学不来的。他是东北的真正深受侵略压迫的人,他有一种感情。”开国首席艺术设计家建国前后,张仃参加了一系列包装新中国的重大设计工作。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艺术设计、会徽设计、开国大典的美术设计、天安门城楼和广场大会会场设计、第一批开国大典纪念邮票的设计等关乎国家形象的重大设计任务,均出自张仃之手,这使得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开国首席艺术设计家。……朴素低调 大音稀声张仃有中国当代美术中无人企及的资历,却非常低调。他没当过政协委员,尽管他是政协会徽的设计者,他甚至没当过美协主席,尽管历届美协主席都是他的崇拜者。甚至他的档案也错了,把他1934年参加革命错记为1938年,人家想给他纠正,他都说不要给组织添难。他是一位沉默的贤哲,对艺术从不夸夸其谈,然而,由于崇高的艺术威望,张仃的沉默常被打破,老人自称为“被迫谈艺”,他的第一本美术评论集,就叫《被迫谈艺录》。2005年,“张仃艺术成就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他否掉了展览的许多设计方案,而使其异常朴素和低调。别人要写他,他说:“一个小学生有什么好写的?”他觉得什么都没开始做,一生的时间太短。关于他自己的经历,他的回答通常是“记不清了”,他并非说谎,许多真的是他“记不清”了。当年他对延安的环境失望,他不写《野百合花》,也不写《三八节有感》,而是一怒之下决定出走,毛泽东给他亲笔手书,劝他留下。这封“最高指示”,他不知塞到哪里。粉碎“四人帮”后,方毅副总理给他落实政策分房子的条子,他弄丢了……很多事情,他表现出一种“难得糊涂”的漠然。他不关注自己,也不愿引人关注。他身材矮小,神情质朴,从来不往聚光灯下站。1976年,黄苗子和郁风去香山看张仃,他们向村里的孩子打听张仃,没人知道,但说找一个白头发的画画的小老头,孩子们都争着领路。这个被打到社会底层的“臭老九”仍然“诗意地栖居”着。张仃买来小学生临帖用的纸,借用一管秃笔,一方残砚,就这样开始作画,像一个小学生一样,以好奇和兴奋的目光打量眼前的世界。《香山》十四开册页是他较早的焦墨探索之作,但在今天看来,仍是精品。陆俨少当年看到这些画,写了四个字:“外枯内膏”。他有画,这是个别人夺不走的世界。只有把自己放在自然面前,他的心灵才感到妥贴,他不会被城市里的高档别墅、气派的画室、记者的镜头、众星捧月的画商以及一大堆吓人的头衔隔离起来,他知道那是来自功利世界的阴谋,而所有的阴谋,在他淡定的面容前都显得不堪一击。在精神羸弱、物质至上的当下,尤其在许多人眼里都闪烁着欲望的艺术界,张仃,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好教材,尽管他谦恭地称自己为小学生。好看的不仅是他的画,更是他的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