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关良 上海滩——黄浦码头
图录号:809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关良 上海滩——黄浦码头
- 图录号:
- 809
- 年代:
- 暂无
- 艺术家:
- 关良
- 材质:
- 木板 油画
- 作品分类:
- 尺寸:
- 30×39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广州华艺国际
- 拍卖会名称:
- 2017秋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广东美术百年作品—西画篇
- 拍卖时间:
- 2017年11月24日-11月25日
- 备注:
- 声 明:
- 签名:关良说明:此画原藏家直接来源于画家本人。韩尚义先生观画题:余观先师关良油画,为之神往,真品也!注:(韩尚义为关良先生早年民国时期执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时的学生)关 良 GUAN LIANG (1900-1986)字良公,广东番禺人。1917年赴日本学习油画,1923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参加过北伐战争,任政治部艺术股长,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辗转于广州、上海、重庆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并于名山大川旅行写生。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等。擅长水墨戏曲人物画、油画等,兼通音乐、戏剧。著有《关良艺事随谈》《关良回忆录》。出版有《关良京戏人物水墨画》《关良油画集》等。广东番禺人。1917年考入日本东京太平洋美术学校。1922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上海神州女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艺术大学。1926年应郭沫若之邀,参加北伐国民革命军,任政治部艺术股长。1927年北伐失败,仍回上海美专任教。1937年离上海经香港,至昆明国立艺专任教。1938年在成都技艺学校任教。1940年在成都举办第一次个展,以擅画戏剧人物形成风格特色。1944年潘天寿在重庆主持国立艺专,关良应聘。1945年随艺专迁回杭州,任教授。1957年,与李可染共赴东德,在柏林科学院举办大型画展,并在北欧观光写生。1959年,德国伊姆茵采尔出版社将其24幅戏剧人物画编入《世界美术》丛书692号。1960年退休居上海,任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早年留学日本的关良,在东京川端绘画研究所和太平洋美术学校学习绘画,由于受到老师藤岛武二、中村不折的深刻影响,使他逐渐倾心于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丰富的光影与色彩的变化之上。回国后,在黄宾虹等大师治学方法的启迪下,关良系统学习了中国的传统理论,开始重视“以形写神”、“点睛传神”的传统美学理念,追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东方意境,令他的油画作品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写实性表现之上,含孕了中国水墨画“不求形似”的写意成分,终开创了融合中西的艺术风格。关良曾在回忆录中自述:“其实我长期来苦心求索的艺术意趣,就是在‘博采’东西方艺术‘众长’的基础上,创造我们的时代,我们民族自己的风格。”至五十年代,随着多年来对于中西文化艺术的研究与探索,关良油画艺术风格已趋于成熟。油画传入中国,尚不足一个世纪,关良先生是这一外来画种的早期传播者和开拓者,是把油画介绍到中国来的老一辈画家之一,六十多年来,他辛勤耕耘,跌经风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在油画民族形式的研究方面,更有精湛的造诣,为发展我国的油画艺术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关良先生历来主张师承宜广,路平要宽。早在求学时代,在努力掌握严格扎实的造型基础同时,便开始对当时兴起的西方现代绘画进行尝试和研究。他认为文化艺术没有国界,文化不拿回来,便是别人的,拿来了,便是本民族的了。回国以后,更着意于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研究,对戏剧,诗词,绘画及青铜器、石刻、民间工艺等,无不怀有极大兴趣,特别是对于我国古老的京剧,寄之以深情热爱,不仅自己学唱、操琴,还与当代许多杰出的艺术家,结为知交,过从甚密,这对于他日后的油画创作,都有极深的影响。长期来,关良先生在创作上重视生活积累,举凡花鸟鱼虫,山川江海,无不是他观察、研究的对象。特别在解放以后,更经常深入工农业生产一线,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使他的艺术浸透着祖国泥土的芳香,闪烁着时代的生活气息。中国传统画论中,对作品的评价历来以意境、气韵、情趣为最高境界,而达到这个境界,是靠作者的全面修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一个艺术家成长的必由之路。鲜明的个性关良先生十分重视前人的经验,以作为发展自己的借鉴。他认为,对于外来艺术的吸收、融化,是一个民族具有自信心的表现。中华民族历来是善于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的。他经常以佛教艺术民族化的过程,作为”洋为中用“的极好例证。他说:”广采博收不是目的,只是一个必要的手段,学的东西很丰富,但又不要看出原来的痕迹,便能够创造自己的风格。“”重要的是进得去又出得来,把外来的滋养,经过自己的消化,逐步变为自己的东西,成为个人画风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十年来,他充分研究和比较了中、西绘画的特点,并在这个基础上苦心孤诣地致力于油画民族化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他深有体会的说:”学习外国的艺术,主要是学习一些基础,运用它的工具和某些技法,表现出我们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爱好。要使人一看就是中国的油画,与西洋的油画相比也毫无逊色,各有千秋。这就丰富了世界的艺术报库。“学贯中西,且有人而能出,是形式关良先生的艺术个性鲜明的重要条件。解放以后至1966年,此近20余年间,可称关良先生油画创作的第二阶段,新社会蓬勃发展的景象,安定的生活环境,使关良先生在艺术创作上有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这是关良先生正当盛年,因缘时会,出品繁富,这一时期他的油画创作,不管是在题材选择,还是在形式表现上,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出于政治上的热情,他积极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面貌,“丰收图”(1954年)、“广东造船厂”(1960年),以及一系列风景、静物作品,在画面中充溢着明朗、乐观、向上的气氛,色调明快、意境清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时代风貌。其中特别是1957年的出国访问,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所作的许多油画作品,更凭借他所持有的观察力,再现了他对这个多瑙河的古老国家的新鲜感受,画面述简意沧,颇具异国风貌的抒情气氛,深受外国友人的好评。频出新意的艺术语言关良先生的油画艺术语言比较通俗、自然,根据“画无定法、法由画生”的道理,在表现手法上及粗犷又细致,工艺兼备、巧拙相生而出新意。他的画笔调流畅,着重发挥我国民族绘画的特色,为了表达意境,力求使形象单纯化,已发掘形象内在的美。他说:“这也是我们民族的性格,中国人感情比较内在,爱好和平,从不侵略别人。”所以读他的作品,常有一种自然的美溢于画面,使人精神愉悦。画从于心关良先生自始至终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民族绘画“画从于心”的美学特点。现实主义传统,时代精神和民族形式,构成了他作品的主要特色。他的作品题材十分广泛,形式也不尽一致,但总的基调是揭示生活中的真善美的内涵,在思想感情上是与人民相关,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他的作品始终透露出乐观的精神,反映了我们民族热爱和平,热爱生活,憧憬美好未来的高尚情操。摘自《关良先生的油画艺术》 徐君萱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广东美术百年作品—国画篇(125)
- 静观—历代造像专场(84)
- 开合竞风流—成扇集珍(80)
- 广东美术百年作品—西画篇(31)
- 中国书画(149)
- 黄金时代—法兰西三剑客 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10)
- 当代艺术—油画·版画·雕塑(75)
- 余香集—古董珍玩专场(165)
- 经典永恒—精品翡翠及瑰丽珠宝(137)
- 稀世真藏—极品名酿·养生精粹(355)
- 陈香茶韵∣金工雅器·日本名家茶道具(76)
- 时光技艺—珍贵名表(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