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潘天寿 海榴世所稀

图录号:15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潘天寿 海榴世所稀
图录号:
153
年代:
艺术家:
潘天寿
材质:
立轴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07×42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浙江鸿嘉
拍卖会名称:
201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古怀高寄·近现代·古代专场
拍卖时间:
2016年12月18日
备注:
声 明:
出版著录:
1.载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证书号:00098;
2.入编《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潘天寿卷》;
3.1999年10月《人杰地灵·迎国庆50周年典藏展精品集》P13;
4.2005年8月中国文化报社《艺术市场》P42;
5.2005年9月《美术报》;
6.2005年9月《青年时报》;
7.2005年12月中贸圣佳《中国近现代书画精品集》;
8.2006年5月湖南美术出版社《中国历代书画赏玩》P139;
9.2006年5月华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湾)《书画拍卖年鉴》P243;
10.2007年3月《浙江日报》第11版“潘天寿:作品升值潜力巨大”;
11.2007年3月《浙江时报》“名家精品鉴赏”;
12.2008年10月《上海证券报》“中国书画坚持精品高价路线”;
13.2008年第97期《中国书画报》;
14.2009年2月西泠印社出版社《浙江四大家》P194P195;
15.2009年3月湖南美术出版社《古董拍卖年鉴》P139;
16.2009年4月《艺术新闻(台湾)》;
17.2009年6月东方出版社《中国书画》P139;
18.2010年1月《生活365》P68;
19.2010年1月中国邮政贺年明信片;
20.2013年1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画艺论》P36;
21.2014年元月江西画店《均可宝也―中国书画联展精品集》P21。款识:写李青莲海榴世所稀诗意,一九六五年芙蓉开侯,雷婆头峰寿者。
钤印:阿寿(朱)、潘天寿(白)、阿寿(白)展览:
1.参加“人杰地灵·迎国庆50周年典藏展”;
2.2009年2月“浙江四大家精品展”;
3.2014年元月江西画店“均可宝也―中国书画联展”。
作者简介:潘天寿(18981971),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别署阿寿、懒道人、颐者、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人。现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中国传统绘画史第三次高峰的缔造者之一。曾任国立西湖艺术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国立西湖艺专校长。1959年出任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并于次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出版《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潘天寿美术文集》、《潘天寿诗存》及多种潘天寿书、画集。
《海榴世所稀》是潘天寿1965年创作的,画中巨石立于左侧,石傍杂草寥寥,石榴树之虬枝横贯整个画面,右上角两颗饱满丰盈的石榴果。右篆隶题写“李青莲海榴世所稀诗意”,署“雷婆头峰寿者”。虬枝铁干成S形横过画面,成为画的主体。只用了寥寥数笔,就塑造了树干的苍老刚劲,石榴果适当变形,个体壮实而传神。在构图布局上只取树的一角,通过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度,用局部表现树的粗犷遒劲。与山石的巨大遥相呼应,形成了和谐雄浑的自然美。古画论有云:“景愈藏,境界愈大”。潘老深谙此理。他画山,极少叠嶂重峦或平远杳杳,而是多取近景,结构一隅,选择出奇制胜的视角,在物象的配置上强调对比差。吴冠中曾说这种构图能给人以“强烈、紧张、严肃、惊险及激动等等感觉”。他把潘天寿和八大山人进行了对比,认为“八大的画基于动,表达流逝的美,他努力在形象中追求不定型。潘画立足于稳、静及恒久,着意于铸型。”在画面渲染的气势上,他与八大都是气势磅礴,魄力惊人。而潘天寿(以下称寿者)画的风格与八大对照,从此画中可以看出,寿者取方,不同于八大取圆;寿者雄胜,不同于八大出奇;寿者豪放,而八大含蓄;寿者势张于外,八大收敛于内。
潘天寿的画,以线为主,点为缀,笔笔清晰,浑朴,凝重。画中巨石用笔以方直为主,转折处往往成方形转角,弧线较少;是潘天寿用笔最显著的特点。潘天寿绘画作品以大笔粗线为主,是“大写意”。纵观他的作品,其用笔既果断强悍,又精练自如,具有雄健、刚直、凝练、老辣、生涩的特点。他深入体会和吸收了古人的笔墨精华,又溶入了强烈个性,尤其是在气势和力量方面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笔墨传统,既使站在艺术史的高度,潘天寿的贡献也无可争议。
此幅《海榴世所稀》苍润含蓄,气象恢弘,扩笔横扫、精美绝伦,可谓潘画中的卓然逸品。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