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明永乐 青花一束莲大盘

图录号:711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明永乐 青花一束莲大盘
图录号:
711
年代: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直径34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上海嘉禾
拍卖会名称:
2016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珍瓷雅玩》—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
拍卖时间:
2016年06月25日
备注:
声 明:
说明:明永乐青花瓷,胎釉精细,青色浓破,造型多样,著称于世。此式一束莲纹盘为永乐青花的经典品种。通体青花纹饰,盘心三圈内绘莲花、莲蓬、茨菰、浮萍,束以绶带,故称“一束莲”。本品造型、纹饰均与1994年出土于珠山东门头的永乐青花一束莲纹盘相同,台北故宫博物院亦藏有同类作品,可兹参照。
拍品胎质细腻,釉色莹润,画工流畅。内外壁饰缠枝花卉纹。内口沿饰海水纹,外口沿饰卷草纹,外壁近底处饰回纹一周。盘心绘一束莲纹,传世品中永乐“一束莲”盘口沿纹饰分海水纹及卷草纹两种,本器属前者。此盘制作工艺精湛,纹饰层次鲜明,布局疏朗简练,绘画笔意流畅,青花发色艳丽,属永乐官窑青花之精品佳作。
参阅:《明代初年瓷器特展目录》,台北故宫博物院,1982年,图39
《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下册)》,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页262263,图136
《大维德基金会藏中国瓷器精品》,日本大阪,1998年,页65,图34
《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1990年,图77
《黄鼎轩珍藏展》,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1999年,页18
《天民楼珍藏青花瓷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页8283,图27
来源:徐氏美术馆旧藏。
★此件拍品需要特殊号牌

珍珠白沁就烟雨孔雀蓝映着月光
青花瓷是以金属钴为呈色剂的一种高温釉下彩瓷品种,中国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的巩县窑就开始使用含有钴的蓝釉彩来装饰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制作还不成熟,而且随着巩县窑的衰落还一度中断。宋、元时期,瓷器以单色釉为主,青花瓷在元代只是凤毛麟角,存世量也较为稀少;经过明代的发展,青花这一品种才推广并发展起来。
明代是瓷器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制瓷业,以其突出的贡献,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明代江西省景德镇的瓷器烧造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了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并在洪武二年(1396年)开设“御窑厂”,我国明清瓷业官窑制度自此确立。
明成祖朱棣在位二十二年,当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大大推动了制瓷工艺的进步,在元瓷工艺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创了明代独特的瓷器风格;同时,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既向外推广了精美的瓷器,又带回了制瓷所需的“苏麻离青”色料,为景德镇烧造独具特色的青花器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由于中外文化和贸易交流,这一时期瓷器纹饰造型等也受西亚地区文化的影响。
青花一束莲纹者为永乐御窑之经典,此类盘多为受伊斯兰教地区影响的产物,若以口沿纹饰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两类:一为海水浪涛纹;另一则为卷草纹,公私机构均见收藏,本品即属前者之类。永宣之后,此种制式明、清历代官窑均有效仿,且尤以雍乾为盛,对永宣青花心仪不已,曾不遗余力仿制,其中此式盘摹制极多,但远不及明代永乐一朝之气韵。由此也可以看出,永乐时期青花瓷器作为我国青花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对后世青花瓷在纹饰、造型等各个方面的深远影响。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