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吴昌硕 枇芭图

图录号:18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吴昌硕 枇芭图
图录号:
184
年代:
暂无
艺术家:
吴昌硕
材质:
立轴 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68×13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浙江世贸
拍卖会名称:
2016春季中国书画·油画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丹青之约—近现代书画专场
拍卖时间:
2016年06月25日
备注:
声 明:
款识:高枝实累累山雨打欲堕何时白玉堂翠盘荐金果丁巳春吴昌硕。
钤印:吴俊之印(白文)老缶(朱文)湖州安吉县(朱文)说明:原装原裱。

古茂深秀,笔势雄健
—吴昌硕《枇杷图》鉴赏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上海这个东南都会,新兴城市,萌生了一个近百年来重要的绘画流派—海上画派。关于“海派”这个名家如临的书画群体,在蒋宝龄所撰《墨林今话》和杨逸《海上墨林》中搜罗宏富。其中,出生于浙江安吉的吴昌硕即是在上海形成其艺术创作高峰。一般而言,把赵之谦看作早期“海派”的代表人物,而吴昌硕其声誉、成就和影响都堪称“海派”晚期巨擘。他是二十世纪前半叶艺术成就极高的一代宗师,在上海画坛居于领袖地位。
在吴昌硕的艺术生涯中,从小爱好金石篆刻,潜心钻研,初以篆刻名于世,后致力于书画。青壮年及中年时期,外出寻师访友,往来于江、浙沪之间,交游广阔,与俞樾、高邕、潘祖荫、吴云、张熊、杨岘、沈石友、任伯年、吴大澂、陆廉夫、胡公寿、蒲华等书画篆刻家、收藏家交往,经常互相诗酒唱和。外出游学、谋生、拓展了他的眼界。在这个顿于颠沛、迫于生计的二十多年中,吴昌硕虽为生活奔波,却也是在艺术上锐意精进的时期。五十岁以后,吴昌硕又经历了从军、漂泊与离乱,自其五十六岁从安东县令任上辞职以后,便彻底放弃了仕途,开始安心于艺术创作了。可以说,五十岁前后是吴昌硕绘画步向成熟和独创风格的转折点。五十岁以前,吴昌硕继承传统技法,注重吸收近代和当代同时访友的画风,师法的范围更为广泛,加以融会贯通,并能自辟溪径,由此画艺大进,开拓出新风貌。
对于传统,吴昌硕主张“画之所贵贵存我”,“画当出己意”,“古人为宝我为主”,其画从诗文、书法、金石中来、把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笔墨姿纵,不拘成法,大瞻使用浓重的色彩和酣畅不拘的笔墨线条。吴昌硕对书画相通的道理有深刻的领悟,“自从书法演画法”,从古代刚健雄强的金石艺术中吸收营养,用钟鼎篆籀之笔入画,亦有狂草奔放的笔致,用笔老辣生拙、笔势矫健,魄力雄强,如其所说:“神严貌丑力逾猛。”又谓:“古法固有在,阙守而残抱。且凭篆籀笔,落墨颇草草。”不求形似,不计外形的粗丑而重视内在的神韵,追求朴厚古拙、苍茫雄健的趣味和磅礴豪放的气势。
此幅枇杷图为吴昌硕经常所作题材,老百姓喜闲乐见以及其平常之景运用其高超的艺术语言,充满张力笔酣墨畅,诗文曰:高枝实累累,山雨打欲堕落,何时白玉堂,翠盘荐金果可谓诗画情景交融,互为生辉,此画创作于1925年为吴昌硕晚年之作,原装原裱更具韵味。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观念的传播,西方文明潜移默化,以及相继出土文物、金石考据成果,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之下,吴昌硕代表着传统文人画在近代的一个历史高峰。他将水墨大写意画技法和强烈的色彩相结合,使清末大写意花卉画从长期流行的柔媚、清淡的画风一便而为劲拔、厚重、艳丽、吴昌硕是由书法、篆刻向绘画发展的,“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他的书、诗、画、印在形成与内蕴上都达到了高度相通。吴昌硕孜孜不倦于艺术创作,在晚年享有极高声誉,金石书画具堪名家。其确立的绘画风格,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画坛。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