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郑孝胥 行书七言联

图录号:368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郑孝胥 行书七言联
图录号:
368
年代:
艺术家:
郑孝胥
材质:
立轴 水墨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33×32cm×2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福建静轩
拍卖会名称:
201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闽韵—闽籍书画专场
拍卖时间:
2015年11月01日
备注:
声 明:
钤印:郑孝胥印?太夷
题识:镜吾仁兄大雅属?何莲舫集东坡诗?孝胥上款:镜吾为寿镜吾。寿镜吾(18491929)?绍兴城内都昌坊人。名怀鉴,又字镜湖,晚号菊叟。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在家中三味书屋设馆收徒,鲁迅于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入三味书屋受教,历时5年。
郑孝胥(18601938)?闽县(今福州)人。字太夷,号苏戡,又称海藏。清光绪八年(1882年)解元,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工诗,善画松,古苍浑穆,可与陈宝琛并驾。书法豪放。著《海藏楼诗集》。书法工楷、隶,尤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所作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为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居三坊七巷的衣锦坊洗银营14号。
20世纪20年代的“北于南郑”,是当时书坛对郑孝胥和于佑任的尊号。郑孝胥当时在书坛上的名气远胜于于佑任。早在清光绪年间,便书有成就,其字常常被刻碑或作匾。皇帝圣旨或赐文常由其代为书写,这奠定了郑孝胥书法的地位非同一般。光绪三十一年所建的林则徐祠堂,所立“御碑”左边是咸丰皇帝赐林则徐的祭文,右边是赐林则徐的碑文,分别由“前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的陈宝琛和“前督办广西边防,四品京堂”的郑孝胥所书刻石。
郑孝胥的书法在清末已经成为时人搜求的对象,价值在当时已经很高。《郑孝胥日记》里有不少这样的记载:“为人作字。九华堂代求鸿仪堂匾,每字润笔十两。”(一九一三年十一月十二日)。“蒋孟苹、蔡鹄卿来,蒋为中华书局代求匾四大字,径三尺,润笔百元”(一九一六年七月十九日)。“使小乙(郑子)结算丙辰年(一九一六)卖字所得,凡二千七百四十五元七角,又银二百两”(一九一七年二月六日)。当年郑孝胥在张之洞总督府做幕僚时,月薪为九十两银子,而二十年代北大、清华的教授月薪亦仅为二三百元。郑氏每年鬻字沪上,年入二万金,同时写手如沈曾植、李瑞清、曾熙等,皆自叹不如。其墨迹也因此留布不少,交通银行的行标、第一版的辞源书名即是他书写的。《中国书法全集》也留下了他的专题。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