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刘琦 头像

图录号:566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刘琦 头像
图录号:
566
年代:
暂无
艺术家:
刘琦
材质: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44×40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
拍卖会名称:
2015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当代书画(一)
拍卖时间:
2015年06月26日-28日
备注:
声 明:
“刘琦是个真画家!上本科时,先生都喜欢他的画,尤其画的速写,看上去饶有兴味。刘琦考上硕士,导师们高兴不得了,先生喜欢的学生考来了,他画画的那股真劲依然如故,这两年我每次看了他的画总是想笑,他画得那么幽默有趣!让人忍俊不禁的画不乏其有,但刘琦的画不同之处还有深刻的一面,让人笑后又想哭,感到人生是如此荒诞。刘琦的画没有给我留下笔墨技巧方面的印象,我想这正是刘琦懂得笔墨底蕴的表现。”
——毛岱宗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刘琦
1979年出生,于2001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教育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又于2005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国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意笔人物工作室。
展览:
2003年
传承与开拓:走进70年代水墨联展,北京炎黄艺术馆,北京
2004年
第十届全国美展山东展,山东省美术馆,山东
2005年
启航——水墨新锐巡回展,山东东方现代艺术馆,山东
2006年
水墨新锐年展,北京炎黄艺术馆,北京
2007年
非常笔墨——当代水墨名家作品展,上海春季沙龙,上海
水墨新锐年展,北京炎黄艺术馆,北京
异常、青年水墨联展,上海1918画廊,上海
2008年
2170、中国人物画邀请展,江苏省美术馆,江苏
学院新方阵、当代青年水墨画家联展,上海多伦美术馆,上海
水墨新锐年展,北京798桥画廊,北京
2009年
以心接物、薪火相传、唐勇力教授工作室教学汇报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
水墨文章—美术文献当代水墨陈列展,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湖北武汉
相由心生、当代学院水墨现象邀请展,繁星美术馆,北京
2010年
学院新方阵、当代中国画名家新作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叠加与互现、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国粹苑,北京
墨问、当代艺术水墨展,北京美丽道艺术中心,北京
潜移墨化、群展,三潴画廊,北京
2011年
无境、当代水墨邀请展,山东烟台宇辰美术馆,山东
经典北京、无界青年水墨艺术家作品邀请展,北京农展馆,北京
青年艺术100全国巡展、(北京地坛)
身体的意象、2011学院水墨邀请展,上海徐汇艺术馆,上海
2012年
象外·象、第Ⅱ回,中国当代水墨画提名展,鼎峰空间,北京
2013年
色、新水墨切片系列第二回,新绎空间,北京
学院新方阵、2013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提名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纸境、纸上作品展览,亦安画廊,北京
世说新语、水墨人物展,鼎峰空间,北京
幻象、中国当代水墨大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文海·文脉,文海美术馆,河北邯郸
2014年
迁想、刘琦个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大观、柒舍雅集水墨邀请展,芥墨艺术馆,江苏南京
墨向、非常态、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江苏省美术馆,江苏南京
画为心生、当代水墨邀请展,金陵美术馆,江苏南京
房间、新水墨联展,亦安画廊,北京
2015年
图像研究室水墨进程中的一种显象逻辑,正观美术馆,北京
水墨SHUIMO,世纪变革与艺术新路,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
水墨˙当代语境
Lot566584
1985年.李小山发表惊世骇俗的中国画“穷途末日”论,迅疾掀起了席卷全国媒体与学界的思想狂飙。85时期即与李小山打过擂台的丁涛教授回顾那个时期时说:“思想的牢笼一下被冲破,沉寂的画坛顿即燃烧、喧腾起来。”然而,早在八五之前的明末清初,中国画已在寻求新的发展之路,正如董其昌的绘画以及清扬州八怪的变体画。直至近现代,中国画受到各方面的冲击开始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海上画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等纷纷选择了以新的题材,新的表现形式面对时代的冲击。之后,在新文化运动浪潮下,以林风眠、吴冠中等艺术家开始了初具现代性的探索。步入二十一世纪后,新的文化载体、传播媒介、创作手法不断冲击着中国画坛,求新成为顺应时代的必经之路。
不可置疑的是,我们的当代文化形态极为复杂多样,而自福柯以来对社会各个层面的碎片式现实的思考也越来越趋于繁杂化,从一个水墨的角度来探究一种文化的生发与衍变,实际上是从细微的具体思维与技术方式出发,从可触可感的“本体”出发,建构一种充满可能性的力量,因此,这力量同时也充满事实的确凿性。总之,有关“新”的逻辑在水墨场域中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推进的事实,亦是中国画创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关于当下中国水墨的创作语境,艺术家们显然已意识到回归传统的天然难度——即时空的转变使我们再也无法领会封建体制和农耕文明带给历代文人的独特时代精神。我们今天所讲的继承水墨传统,抛开技法上的承袭,在心理层面上实则孱弱到只能是对前人心存敬畏下似是而非的臆想揣度。传统的绘画手法、媒介及题材反而成为束缚艺术家的牢笼。于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画坛的艺术家们试图以“水墨”扩展传统“国画”的界限,实验水墨、观念水墨等新的论题不断被题出,在冲击着传统绘画的基础上,亦考验着画家的创作。然而,对传统绘画的提问和立足当下的不断探索,是中国画坛必然会面对的一个挑战。如何在创新的基础上保障艺术感受的真实性,创作语言的可读性,成为现今最为重要的问题。而年轻一辈创作群体的出现和成熟,成为表明中国画新时代的自我立场的必然手段。
在经历了茫然无措的探索阶段、以及颇受置疑的发展阶段后,关于水墨的探索现今已有了成熟的形态,艺术家们不再寻求材质和主题的标新立异,而是回归到绘画本体的可读性和感染性。他们不贸然地对现实物象做过多的反应,不追问历史、不附和时代,只是单纯地置身于自我营造的诗意世界中,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所观所感所思内敛于方寸纸上,强调一种隐逸的叙事和极富感染的表现力。
正如刘琦、潘汶汛、杜小同、黄丹、马骏、雷子人的人物,或悲或喜,不拘泥于形式,转而寻求情感的共鸣。抑或是魏久捷的戏剧式荒诞、李戈晔对水的执念、曾健勇童年记忆中的大队长、党震倾斜的风景以及魏青吉对改变的不断追求,都让观者在观看表象的同时获得画面背后所传达的心灵共识。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