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朱铭 太极-对打

图录号:75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朱铭 太极-对打
图录号:
753
年代:
艺术家:
朱铭
材质:
铸铜雕塑
作品分类:
尺寸:
高36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浙江浙商
拍卖会名称:
浙江浙商 201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西风东魂•中国油画雕塑专场
拍卖时间:
2012年1月2日
备注:
声 明:
朱铭(b.1938年),出生于台湾苗栗县,本名朱川泰。15岁初从李金川师傅学习传统庙宇的雕刻与绘画,30岁拜入台湾雕塑界大师杨英风门下,朱铭融合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的精神,逐渐发展出超越两者的独特风格。1976年于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首次个展,创作了〈同心协力〉等以台湾乡土为题材且又富含生命力的木雕作品,当时正值台湾文化主体性的议题沸扬之时,因此受到了艺文界热烈的回响。其后,朱铭融合文化精神与太极招式的“太极系列”作品,更确立了朱铭在雕塑界的地位。以个体或群体为题材来表现人间百态的“人间系列”,则展现了高度的调和性,以及多元利用陶土、海绵、铜、不锈钢、保利龙等新媒材的尝试与挑战。
自1977年在日本的首次海外个展开始,朱铭积极地前往亚洲、欧美等国外举办展览,加上1997年应邀至法国巴黎中心的梵登广场以及在其它国家的公共空间的户外展出,成就了朱铭在世界艺坛的地位。朱铭更在1999年于台北县金山乡创设了一座户外雕刻美术馆---“朱铭美术馆”,让他的作品与自然环境相互呼应。朱铭的作品表现中深藏东方之精神性,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独特艺术表现,更对于创作不断追求革新的旺盛企图,为台湾美术界的代表艺术家之一。
“朱铭在雕塑艺术上取材现实,参悟生活,收揽自然神韵,吸纳造化之气,创造出深含东方文化内涵而又独具个性面貌的雕塑风格,在中国雕塑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开拓上堪称重量级的楷模”
---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
“太极”是朱铭雕塑语言成熟和艺术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太极”出现在他的斧锯之下,很快便引起了国际艺坛的关注。朱铭“太极”的题材创作源于他的生活经历,也是一种对生命运动的体验与对生命意象的捕捉。他曾随台湾老一辈雕塑大师杨英风习艺,为增强体质,他接受杨英风的建议开始学习太极拳。太极拳的练习与对太极精神的领悟,化为他雕塑的新主题也是个性的主题。作品涌现出天人合一的浩瀚气度,促成“太极”形象卓然挺立。从学习太极到雕塑太极,随着对太极招式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太极精神理解的不断加深,斧锯下的形象源源不断,创作时也觉得游刃有余,完全可以“纵手放意”,达到浑然忘我的境地。
在“太极系列”的创作探索中,朱铭经历了从有形到无形的千雕万凿,他作品材质上樟木或青铜的古色古香,把人带入到宁静而悠远的哲学境界。在以木材雕刻太极系列之初,朱铭的创作方式基本上还是刀凿斧劈,但渐渐地,他改而采用钢锯裁切,再顺着自然纹理手撕或斧劈,使材料不仅成为表现内容的载体,而且还转化为内容本身,从而强化了形象的生命力,“太极拱门”就是“太极系列“已臻出神入化境界的体现。
在20世纪的中国艺术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艺术家用东方的思想和艺术方式回应与创造,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艺术现象。朱铭的雕塑既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同时在表现形式上又很大程度或间接地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走的是一条中西内在融合的道路。在他的展览中,观众将感受到一个个太极形象踱步云手、从容闲定的身影和深深吐纳的气息。「纵手放意,无心而得」的浑然忘我与自然天成。
在生活中,藉由贯彻修行,让艺术的明心见性自然地水到渠成;而在创作进行中,要让真我发挥潜能,朱铭的独到观点是,浑然忘我。浑然忘我的时刻是创作的珍贵时刻,朱铭喜欢用「纵手放意,无心而得」来形容,他解释说:「所谓『无心』,就是没有经过思考,这是我的主张,在创作中,不必想,也不可以想!不必想,会维护住创作的单纯性,因为它直截了当;不可想,则坚守了创作的严肃性,因为它不变质。」
朱铭认为,贯彻了艺术修行,艺术语言就会自然形成,艺术修行诚然是优先于艺术语言的。这种本末关系,同时也显示了透过艺术修行,发于中而形于外,才有充满生命力的艺术作品。以造型而言,朱铭的看法是,「气韵生动的作品,每一块肌理的流动,都依循着作品内在活力与动感的需要,而呈现出整体造型上最合理、自然的律动,这就是『以里达表』传导出生命力的讯息。成功的作品绝不是任意加一块或减一块所能造就,它有一个接近本能、独立单一的生命条件,这才是自然天成。
朱铭少年时跟随传统艺师学艺,习得一手精湛的木刻技巧,当时着重写实基础功夫,人物、佛像、牛群力求掌握主题性格与栩栩如生的动作表现。这样的经验让朱铭了解木料特质,并累积丰富的创作经验。拜师杨英风期间,朱铭接触到不同于传统木雕的学院观点,但这两者在朱铭身上并行不悖。朱铭尝试简化作品的说明性描写,着重呈现雕刻量感与质感。这个时期发展出「太极系列」作品,省略细节,注重作品本身的块体结构,这种稳定的形体结构,传达出太极拳蕴含的文化厚度。由于许多太极作品非常大型,为不受限于木材尺寸,朱铭尝试保丽龙翻铜,意外发现大刀阔斧的抒意,发掘出保丽龙切割后大块面体积感所呈现的快速刀法力道之美,气势内敛却又震摄人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