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关良 1964年作 上海苏州河

图录号:555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关良 1964年作 上海苏州河
图录号:
555
年代:
1964年作
艺术家:
关良
材质:
纸本 油画
作品分类:
尺寸:
28×36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西泠印社 2009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专场名称:
名家西画及雕塑专场 成交额:5,686.80 万元 成交率:86.55%
拍卖时间:
2009年12月18-21日
备注:
声 明:
展览:“关良油画水墨画展”,香港,1981年。
“关良画展”,上海,1982年。
说明:本作品由画家家属友情提供。
关 良
2009年是中国最重要的第一代留日艺术家之一,关良先生诞辰110周年,恰逢西泠拍卖五周年庆典,先生家属携手西泠拍卖、在这极富有意义的日子里,特别奉献出多幅关良先生的水墨画和油画精品,殊为难得。
在此次西泠秋拍的“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作品单元中,由关良家属提供的《上海苏州河》、《上海南京路》曾展出于1981年、1982年在香港、上海举办的关良个展。在当今艺术市场,关良的彩墨戏剧人物画已成为追捧的热点,相比之下,他的油画作品反而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事实上,作为一位深受中国人文传统滋养的现代美术事业的开拓者,关良在他的油画创作中同样灌注着朴拙、率真的文人画精神,这令他的油画风景在体现西方现代绘画风格的同时,也沉淀下独特的中国韵味,与他的戏剧人物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作品《上海苏州河》、《上海南京路》以简洁明快的写意手法将上世纪60年代的上海城市风景浓缩笔端,色调清新,以拙求朴,颇得神气。在这两件作品中,画家有意减弱了画面物体间的立体明暗关系,通过刮刀处理成平面色块,以简练概括的笔触造型,这都体现了西方印象派、后印象派对画家的影响。关良于1917年随兄东渡日本,先后入川端研究所与东京太平洋美术学校,师从滕岛武二、中村不折学习西画,深受梵高、高更和马蒂斯的影响,这也为他日后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基础。当然关良显然不止步于此,他在油画民族化的探索过程中,更多地融入了中国文人画中平淡天真的意味,这一点在他的戏剧人物作品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而在风景画中则较为含蓄,这种意味的传达不是如戏剧人物那样在一个瞬间跳出画面,而是沉淀于画面之中,慢慢地挥发,因而也更耐人寻味。正如艺术家徐君萱所说的,关良先生的油画艺术语言比较通俗、自然,根据“画无定法,法由画生”的道理,在表现手法上既粗犷又细致,工意兼备,巧拙相生而出新意,所以读他的作品,常有一种自然隽永的美溢于画面。
关良,1900年生于广东。17岁随兄东渡日本,先后入川端研究所师从画家藤岛武二,转入“太平洋画会”师从中村不折先生学习美术。归国后,任教于上海神州女学。1924年以三十余件油画作品参加上海东方艺术研究会第一届画展。相继担任上海师范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职,任教之余常欣赏京剧艺术,并拜师学戏。1925年“东方艺术研究会”改组为上海艺术大学,任教于该校。1926年赴广州任教于广州美术学校、中山大学附中。1937年到昆明任教于国立艺专。1942年在成都举办戏曲人物画展,郭沫若、茅盾等为之题词称赞。后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回到杭州。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1957年与李可染一起赴德国友好访问,莱比锡“伊姆茵采尔”出版公司为他出版画册。“文革”后在上海举办“关良回顾展”。
出版:《关良》,P78,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关良画集》,P12,香港美术家出版社,1981年。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