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叶永青 1996年作 冬天里的九个鸟笼 (之一)

图录号:105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叶永青 1996年作 冬天里的九个鸟笼 (之一)
图录号:
105
年代:
1996年作
艺术家:
叶永青
材质:
(之一) 综合 媒材
作品分类:
尺寸:
295×144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634921
USD:8400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上海泓盛
拍卖会名称:
上海泓盛 2009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油画雕塑 总成交额:4,135.75 万元 成交率:64.25%
拍卖时间:
2009年6月24日
备注:
声 明:
展览:“1996年首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1996年。
关于“叶永青”
叶永青是八五新潮美术以来西南群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界重要的策展人和推动者。“在同代人中,他应算是走在前面的人,影响着众多的中国前卫艺术家,在自己的家园中探索新的方向。同时,在国际艺坛上,他感到轻松自如。叶永青开宗着本土的传统文化艺术,并以之为灵感,使自己避开现行的时尚模式,从各种程序化的情景中挣脱出来,别于他人。”(科恩)“叶永青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是一位创造力极强的画家。其前趋思想和文人气质使他成为画坛“新文人”,典型的知识分子型画家。他不是那种制造潮流或追赶潮流的人,对时尚并不陌生但处于泰然。珍视内心化时间性的深度体验与历史过程。由此,心理后头和精神前趋构成了叶永青创造意识的冲突,正是这种内在的动力性的心理机制和个性特点促使他走了上一条不断推进,永无休止的艺术道路。(王林)
关于“叶永青的艺术”
叶永青的创作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不同时期的作品以线性的方式可以完整地呈现艺术家艺术探索的心路征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新潮美术”将“乡土时期”有限的社会批判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文化批判,其精神的旨归是:强调个体对群体的抵抗,现代性对传统的疏密。同时,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东渐,许多艺术家为了与主流的写实风格拉开距离,其作品明显残留了西方现代派样式化影响的痕迹。叶永青在八十年代初便偏离了乡土时期的写实主义风格。他不是站在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俯瞰和扭曲,而是用另一种现代意识去审视和体验身边自然界的一切生灵。正是这种非宏大的、非启蒙式的现代意识,使他的创作没有被“样式主义”的泛风格化吞噬掉作品的精神意义。
而“八五新潮”后,他开始关注城市化问题,关注处于城市边缘中彷徨、孤独、做着白日梦的个体。于是我们看到游离于画布中无所是事的小青年、精神逃奔者、惊惶的鸟和无处不在的鸟笼?? 这些形象是残酷现实所肢解的生活符号,是工业文明下精神孤独的象征。当这些片断的图像符号共同并置在同一个画面时,一种不同与传统的当代“涂鸦”风格便由此产生。叶永青一直在寻求艺术的观念性和绘画性的结合,试图把中国文人画对书写性的感觉,油画以笔触的感觉,版画的印制感觉,涂鸦的随意感觉等现代与传统艺术中的多种手段融合贯通,并在符号、技艺和材料的选择上超越文化的民族,身份,地域的局限,在历史、时间和空间的多种因素中,寻求一个和平共处的世界,在这点上他也许接受了意大利三C尤其SANDRO CHA的影响,把绘画性转换成能为观念性艺术所用的一种因素。
叶永青在89年现代艺术大展之后,他进入《大招贴》的创作中。这一时期停留了几年,叶永青关于《大招贴》所涵盖的思考域度也早已超过早期作品,他逐步放弃了“八五思潮”以来那种现代主义启蒙似的艺术使命,以真诚的态度,近距离的关注现实,关注当代艺术中的实际问题。而“涂鸦”也在后来的“大招贴”系列作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观众随处在作品中看到早已成熟的符号:读报版、公布栏、广告牌、丝绸裱过的专栏、红色的十字叉、中文、领袖像等。他把中国当代社会近二十年各种经典的、流行的、通用的、复制的、“总是正确”的图像、文字符号拼贴、并置在一起,以揭示从政治神话到商业实用主义被历史解构、澄明的全过程。画面是波普的也是历史的,是荒诞的也是自嘲的,是抄录的也是启示的。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一种处由的“娱乐性”,鸟、鸟笼、空鸟笼,人 — 孤单的男性或一对夫妻,他们都具有茫然的外表,有些还有红卫兵式的帽子或制服;烟斗、明清的储物柜、明信片、旧照片、金钱豹、拆口的信封、老树、汽车自由的出现组合在画面中,就象是一种邮票拼贴组合。叶永青的作品聚集了这些记忆碎片,有些还不断的重复出现。画面里又时常出现些鲜艳明亮彩色的片断,通常是用普通的颜色,或黑、或白、有叉、有蓝色或红色的带子;有隐藏这些带子,树和单片树叶后面的人,有故意让人难以辨认的涂鸦和少许可以辨认的书写。这些形象不是单纯的写实,它们是漫画,它们是装饰了的产物,这些原始个体也许代表艺术家记忆中最真实的自然特性,它们激励着艺术家的想象。这种格栅化的涂鸦拼贴画法,叶永青的涂鸦有一些美国式的流行文化的时髦,有一点拙扑、幼稚、以及酷。这种行征带有一点美国式的涂鸦味道,但没有美国涂鸦的那种狂野不羁。在谈到此阶段的创作时,叶永青说:“八九后我们的艺术与思想所针对的反思对象,开始切入具体的生活处境、具体的、个体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针对源于现实社会的’社会化’本身,直接以颠覆和解构现实社会集体意识形态为目的,我认为这种选择开始站在当代意义的层面上来看问题,因而更具有挑战性。”
叶永青近年的新作从审美的样式、绘画的观念上都与早期的《大招贴》大相径庭。他将最简化的涂鸦符号导入整张方块的画布中,表面看这些符号具有原始的、感性的表现性,其实这些看似灵动、流畅的线条却是由无数细琐的、理性的“丁字形”笔迹所组成。显然,他的意图不仅在探讨涂鸦的问题,更多的是去实验和言说绘画还有哪种可能性的问题,以及绘画是否有边界的问题。他曾解释这一批作品,“就我《独行》来讲,画面那只鸟,战战兢兢地向前走,非常惶恐的样子。其实是这是一种自我经历的写照。我自己经常感觉到创作已到索然无味的危机,面对这种危机,你的理智、逻辑、经验、知识都不管用。这时需要重新回到无知、重新去打开自我。这里面唯一的支撑点就是勇气和直觉。我理解的当代艺术就是一种超越,超越理智判断,得到更极致的结晶。超越当代心态,得来更放松的状态。极致和放松都将带给艺术以最大的力量。”显然,叶永青的艺术态度极其明确:以自我为中心,以超越为目的。
叶永青的艺术历程开始胚胎于“85新潮”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时期,这时期给予他浪漫和抒情的空间与心灵的准备。从2000年开始,叶永青就开始减少他作品中的内容,他抽取了那些涂鸦作品中的局部和个别符号,决定从两个极端入手:杜尚的认定立场和图式的文人化。他抽取一些符号、图形,经常是那些涂鸦作品中的鸟,先用铅笔自由地画在纸上,通过投影放大在画布上,在确定的迹印边界上填充,有时候,他会悄悄地强调那些毛糙的细节,让其在填充之后显得图形更加毛糙。不过,无论如何,艺术家采取的是尽可能减少的策略,所以,对于这部分新作品的理解和阐释不会有太多的美学负担。画“鸟”也是艺术家联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个标志。《冬天里的九个鸟笼》是叶永青的代表作之一,曾参加过1996年首届上海双年展,并在展会上受到一致的好评。在叶永青的这件作品中,乍看一眼你可以认为它什么都不是,构图散漫而漫无目的,鸟、飞机、抽着烟的人看似草草涂鸦,然仔细欣赏却顿觉这些图案都生动之致。没错,这正是叶永青的创作特点—看似画家的信手涂鸦,却是在恒定长期的填充之后才凝练出的图形。《冬天里的九个鸟笼》可以说是一种逻辑上的颠倒,看起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快的东西,实际上却是非常慢的、复杂的方式创作的。其中也包含了一种对绘画的嘲讽。艺术家认同杜尚的观点,即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艺术,这里没有谁比谁更重要。从这个理解基础上来看,叶永青的作品便如同他对艺术的那颗赤子之心,不欺骗自己的感受,追求自由,以及他对个人与无限宇宙的洞悉和好奇。而这系列作品中的“鸟”,则正可以说是承载了画家追求自由的理想和信念。
出版: 《1996年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1996年,第67-70页。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