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1880年作 和合二仙 立轴

图录号:120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1880年作 和合二仙 立轴
图录号:
120
年代:
艺术家:
任颐
材质:
设色绢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05×39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上海泓盛
拍卖会名称:
上海泓盛 2007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一 总成交额:490.664万元 成交率:81%
拍卖时间:
2007年12月22日
备注:
声 明:
说明∶“和合二仙”是民间传说之神,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圣”。宋代开始,祭祀作“和合”神。至清代雍正时,复以唐代师僧“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相传两人亲如兄弟,共爱一女。监婚寒山得悉,即离家为僧,拾得亦舍女去寻觅寒山,相会后,两人俱为僧,立庙“寒山寺”。自是,世传之和合神像亦一化为二,然而僧状,犹为蓬头之笑面神,一持荷花,一捧圆盒,意为“和(荷)谐合(盒)好”。按民间习俗,婚礼之日必挂悬于花烛洞房之中,或常挂于厅堂,以图吉利。
任伯年此作绘于1880年,时值画家不惑之年。而这正是任伯年人物画风为之一变的转折时期。先于此,任伯年效法任熊、任熏,笔意中又参有陈洪绶的画法,同时吸收民间画工所常用的吴道子法,线条显得流利、尖锐。正是从40岁左右,画家开始效法八大山人,改成悬腕中锋作画,画风为之一变,从工笔而为写意,同凝重变为秀逸奔放,人物线条更为简率,别有韵味。《海上画语》称任伯年变化后的画风“及笔,则疾如风雨,勾勒法,亦极精熟”,把“速写性”定位成任伯年人物画的另一个特点。本件作品则充分表现出这些变化的痕迹。
和合二仙只是传说,并无实体作为写生的典范。任伯年此处消除了很多繁琐的因素,熟练而传神地表现了形体本身的特征性因素,如人物表情以及所带的道具等等。线条的穿插在充分体现衣纹关系的同时,极富美感,从而又表现出高超的绘画概括能力。
色彩的运用是本作品又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对于和鸽二仙服饰的敷色,此处大抵采用了西方色彩的元素,但是绘画的技法又是以恽寿平的没骨法为基础,故而颜色既丰富又淡雅。这也符合任伯年壮年时期作品的典型特点。
19世纪中后叶,开埠后的上海成为一个商人聚集的地方。他们大多思维活跃、精力充沛,讲求的是速度和效率。并且,他们是当时书画市场极其重要的消费者。任伯年早期陈老莲式的古朴的画风并不能收到时人的追捧。而刚来上海发展的任伯年身无分文,没有背景。所以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只能求变,从而融入上海的时代脉搏之中。本件《和合二仙》,无论是从题材上还是从绘画风格中,都能体现出画家此一时期刻意求变的明显的阶段特征。也正是这种变化使得任伯年形成了独特的人物画风, 从而奠定了在海上人物画坛的地位。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