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六年上海县号商王永盛匠万全造壹两银饼/PCGS AU50
- 拍品名称:
- 咸丰六年上海县号商王永盛匠万全造壹两银饼/PCGS AU50
- 图录号:
- 1622
- 年代:
- 艺术家:
- --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起拍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成交价:
-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诚轩
- 拍卖会名称:
- 2024年春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钱币(二)
- 拍卖时间:
- 备注:
- 声 明:
拍品描述:咸丰六年上海县号商王永盛匠万全造壹两银饼一枚,K-900/LM-589,俗称“上海银饼”,是中国最早的自制银两币,由上海道委托号商王永盛铸造,铸行时间短暂,风格独特;拍品呈浅淡灰棕色包浆,光泽古润,原始状态颇佳,PCGS AU50 咸丰六年(1856),上海洋商决议以墨西哥鹰洋取代西班牙本洋为结算货币,因当时鹰洋市价低于本洋,故遭到上海商民抵制。为缓解市面流通货币不足,上海道除推行鹰洋外,亦以号商名义自制银饼应对。号商即沙船商,从事沿海运输,对上海港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作用,直到同治年成立轮船招商局后,逐渐没落。此壹两重银饼俗称“上海银饼”,由郁森盛、王永盛、经正记三家上海最大的号商承制,银匠分别为平正、万全、丰年、王寿,是中国早期银饼中唯一详细记载制作时间、发行缘由及制作过程者。银饼全套共六枚,计壹两四种,五钱二种。当年英文《北华捷报》曾报道,该银饼每月只能生产3000枚,故而未对商业产生任何影响。英国传教士兼医师雒魏林也在1861年伦敦出版的《在华医药传道纪事》中,对上海银饼的制造及流通情况做了详细叙述:“这种银饼因质软不经用,制作程序繁杂,在交给民众后,无论数量多寡即被回炉熔化成传统银锭,其结果就是停产。” 上海银饼在一百六十余年前发行,虽然昙花一现,但它是中国商埠重镇上海最早自制的圆形货币,也是中国现存最早以“两”为单位的银饼,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其产量低,成本高,在当时难以与鹰洋竞争,失败在所难免。且因制作方法简陋,一经发行赝品百出,以致信用扫地,旋即宣告废止,多数回炉改铸银锭,因此存世量极少。—参阅孙浩编著《百年银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页183-185。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元代至元通行宝钞贰贯
-
洪武大明通行宝钞壹贯/PMG 35
-
洪武大明通行宝钞壹贯/PMG 25
-
咸丰四年户部官票拾两
-
咸丰八年大清宝钞拾千文
-
光绪十七年北京新泰厚京平松江银银票贰拾两
-
光绪三十四年北京万义川记京平足银银票贰两/PMG 30
-
清代北京长发厚钱店铜元票贰吊二枚
-
民国十九、三十六年中央银行上海关金券样票八枚
-
民国中央银行贰角伍分/PMG 55EPQ
-
民国三十年中央银行贰圆十枚连号
-
1945年中央银行壹百圆样票
-
民国三十四年中央银行壹仟圆十五枚
-
民国三十四年中央银行台湾流通券拾圆
-
1946年中央银行贰角反面帆船图灰色、绿色双面印刷试色样票三十二枚连印整张
-
民国三十七年中央银行本票东北流通券陆仟万圆十枚
-
1949年中央银行壹佰万圆/PMG 64EPQ
-
1949年中央银行伍拾万圆四枚
-
1949年重庆中央银行壹分/PMG 64EPQ
-
1949年中央银行伍拾万圆正、反单面试模样票/均PMG 64
-
民国元年黄帝像中国银行兑换券东三省奉天壹圆
-
民国元年黄帝像中国银行兑换券东三省通用壹圆
-
民国元年黄帝像中国银行兑换券东三省壹圆
-
民国元年黄帝像中国银行兑换券东三省伍圆
-
民国元年黄帝像中国银行兑换券四川伍圆/PMG 55EPQ
-
民国元年黄帝像中国银行兑换券北京伍圆
-
民国元年黄帝像中国银行兑换券北京拾圆
-
民国元年黄帝像中国银行兑换券上海伍圆/PMG 15
-
民国元年黄帝像中国银行兑换券上海伍圆/PMG 35
-
民国二年黄帝像中国银行兑换券伍拾圆流通票加盖改作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