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宋朱熹撰、明商辂等撰 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续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七卷、资治通鉴纲目前编二十五卷
图录号:1583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宋朱熹撰、明商辂等撰 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续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七卷、资治通鉴纲目前编二十五卷
- 图录号:
- 1583
- 年代:
- --
- 艺术家:
- --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保利
- 拍卖会名称:
- 2011年春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古籍文献及名家墨迹
- 拍卖时间:
- 备注:
- 声 明:
- 明崇祯三年陈仁锡刻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重刊本12函120册 纸本提要:此书初刻于明崇祯三年(1630),此版为康熙六十一年(1722)重刊本。全书前印,正文行格疏朗,眉端镌评注,一百二十册原装未衬纸,原函保存品相好,颇为难得。《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大理学家朱熹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撰成《资治通鉴纲目》一书,凡五十九卷。全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叙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大事。每事以大字记其梗概,称“纲要”,以小字详述之,称“细目”,故称为“纲目”。这一体例的史书称纲目体。立纲仿效《春秋》,力求平谨;叙事仿效《左传》,叙事详明。纲目体史书问世以后很有影响,继作者众。宋、元间,金履祥撰《资治通鉴前编》十八卷,《举要》三卷,凡二十二卷。上起唐尧,下接《资治通鉴》。后人将《前编》与《资治通鉴》形成一体。明成化间,大臣商辂等奉敕撰《续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七卷,上起北宋建国,下至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熹、金履祥、商辂所撰的三部纲目体史书包含了元以前的正史,故明末刻书多以三家合刻,而以陈仁锡评阅本最为流行。清圣祖玄烨经常翻阅此三书,命儒臣宋荦等重新汇编,校刻出版,命名为《御批通鉴纲目全书》,于康熙四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07-1710)完成。25.2×16.2cm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乾隆十六年恩封朱尔夯阿夫妇诰命 -
清嘉庆至光绪年世袭承封诰命 -
清雍正至咸丰朝承袭诰命 -
乾隆御批奏折 -
瞿鸿机恭祝光绪元旦天喜折 -
瞿鸿机恭贺慈禧皇太后圣安折 -
清宫请安折空白封 -
晚清军政呈文一批 -
载沣、尚其亨、李盛铎进呈折 -
国朝掌故讲义 -
内阁大库兵马粮饷册 -
户部银票 -
太平天国文献一封 -
王鸣盛 书法题记 -
谢道承 书法 -
杨勋、曹金间、程彦、陆鸿遵、刘汝棣、王锡泰、高枚、李之管、汪河、黄炳等清人至南士五书札册 -
骆绮兰所作诗文钞 -
郭沛霖、何绍京、赵树吉、龙启瑞、陈震、沈祖懋等翰林题诗记 -
袁太常手札卷 -
清李瀚章、李鸿章家书信札册 -
张之洞手札一册 -
李鸿藻书至袁镜堂信札册 -
胡林翼手书信札册 -
李鸿章手书信札册 -
陈鸿寿、钱大昕、吴省钦等清人信札 -
清末名士致曾国荃信札 -
近代名贤手札册 -
徐世昌手书信札册 -
陈夔龙、端方、梁鼎芬、铁良等清人信札册 -
梁鼎芬手札册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有感于斯文”—宫廷逸趣与诗、书、画、印(30)
- 中国扇画及陈子荘小品专场(90)
- 中国古代书画(90)
- 北美华人藏中国古代书画(60)
- 过云楼藏元王蒙《稚川移居图》(1)
- 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夜场及中国当代水墨夜场(89)
- 中国古代书画夜场(30)
- 四海集珍—亚洲华人藏重要近现代书画夜场(30)
- 海外集珍中国近现代书画(60)
- 中国近现代书画日场(60)
-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重要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14)
- “集粹楼”藏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27)
- 好藏之—郭瑞腾博士藏中国传统书画夜场(17)
- “虚怀斋”藏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28)
- “渡海三家”海外集珍近现代书画夜场(20)
- 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吴冠中重要绘画作品(24)
- “竹映书屋”藏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21)
- 百年光华—徐邦达作品及百年珍藏夜场(28)
- 尤伦斯男爵藏重要中国当代艺术夜场(46)
-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名人墨迹(60)
- 北美华人藏中国近现代书画(30)
- 古籍文献及名家墨迹(270)
- 现当代中国艺术日场(60)
- 欧洲藏家珍藏—中国早期当代艺术(30)
- 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30)
- 中国当代水墨(90)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