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朝圣队伍 镜框 设色纸本
图录号:0706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朝圣队伍 镜框 设色纸本
- 图录号:
- 0706
- 年代:
- 暂无
- 艺术家:
- 杨之光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28×39.5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广州华艺国际
- 拍卖会名称:
- 2019春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广东美术百年作品
- 拍卖时间:
- 2019年08月10日-11日
- 备注:
- 钤印:之光、杨题识:朝圣的队伍,之光写于夏日。
- 声 明:
- 大美之光杨之光旧时传统人物画技法对于现实之表达有很大差距,而西洋写实技法又和历史几近断绝,使传统无以为继,人物画创作可谓是横亘在近代以来国画革新的一大难题。年轻时的杨之光,以无畏的心态毅然挑战水墨人物画这一时代难题,笔墨的魅力与形体的处理经过杨之光的长年摸索开始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缘此,是我们能够理解杨之光艺术魅力之基点。杨之光认为人物画要传神,首先要解决造型问题,笔墨功夫决不能代替造型能力,还必须懂得艺术科学。这种“基础要严,创作要宽”的艺术主张,承袭自央美学习期间徐悲鸿严格的造型训练。“借鉴古洋寻我法,平生最忌食残羹”,仅仅强调写实与技巧绝不可能成就杨之光的艺术高度。其最成功之处还是打通了传统绘画的笔墨语言与西方绘画的严谨造型。引领杨之光艺术道路的两位恩师中徐悲鸿赋予其扎实的艺术根基,岭南画派高剑父则通过花鸟画启发了其借鉴“没骨法”表现人物的艺术创新。杨之光曾言“我这一辈子都在找难题,每张作品都在寻找闪光点。”在生宣纸上表现没骨人物,既要以形写神,又要笔法韵味和光色变幻,为了表现女性曲线的玲珑柔美,线条的书法性还需要结合形体进行协调——融笔墨与造型于一体,杨之光艺术的题眼,正在于此。一言以蔽之,杨之光在先辈基础上,摆脱了素描加水墨的生硬作风,交出了水墨人物从西学向传统回归、融洽的时代答卷。正如他所言:“我始终追求生活中的美”,用轻松而又抒情的方式,抓住生活中平凡而又深刻的美好,在他看来,生活本身就应该是美的,这便是杨之光的艺术,带给观众最暖心的启示。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1965年作 双鱼 镜框 水墨纸本 -
1965年作 书法 镜框 水墨纸本 -
1965年作 荔枝 镜框 设色纸本 -
花鸟 镜框 设色纸本 -
书法 镜框 水墨纸本 -
1989年作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
* 书法 镜框 水墨纸本 -
书法 镜框 水墨纸本 -
1933年作 题壁图 立轴 设色绢本 -
1958年作 孔子像 镜框 设色纸本 -
1951年作 观音 镜框 设色纸本 -
1961年作 双清图 蒲塘意趣 镜片 (二开) 设色纸本 -
1926年作 探春图 立轴 设色绢本 -
1954年作 富贵寿考 立轴 设色纸本 -
1946年作 罗汉 立轴 设色纸本 -
1938年作 西樵胜景 立轴四屏 设色纸本 -
1960年作 桐荫仕女 镜框 设色纸本 -
1944年作 荷花 立轴 水墨纸本 -
1964年作 英风图 立轴 设色纸本 -
1964年作 行旅图 立轴 设色纸本 -
1931年作 南越木刻斋 立轴 设色纸本 -
1940年作 桃花双喜 镜框 设色纸本 -
1940年作 西来禅院图 立轴 水墨纸本 -
1909年作 南极星辉 立轴 设色纸本 -
1921年作 菊石草虫 镜框 设色绢本 -
1934年作 石桥观瀑 立轴 水墨纸本 -
1937年作 荷花 立轴 水墨纸本 -
1934年作 梅石图 立轴 设色纸本 -
别后重逢 立轴 设色纸本 -
松石 立轴 设色纸本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古董珍玩——瓷器·玉器·工艺品(600)
- 广东美术百年作品(269)
- 现当代艺术(86)
- 近现代书画(133)
- 余香集——宫廷及重要艺术珍品(159)
- 典雅生活艺术——珠宝·潮玩·钟表·欧洲古董(322)
- 物外——古代书画及文人书房(165)
- 稀世真藏—名酿·养生·金工雅器(501)
- 南张北溥——张大千 溥儒作品集珍(43)
- 静观——历代造像及宗教艺术品(67)
- 百年开化——近现代名人书法专场(94)
- 吾吴守正——从愙斋到梅景书屋专场(52)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