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清代台湾“道光年铸 库平柒弍 足纹银饼”一枚
图录号:1143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清代台湾“道光年铸 库平柒弍 足纹银饼”一枚
- 图录号:
- 1143
- 年代:
- 暂无
- 艺术家:
- --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成交价:
-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诚轩
- 拍卖会名称:
- 2018年秋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古钱 银锭
- 拍卖时间:
- 2018年11月19日-23日
- 备注:
- 出版:《丽庄藏中国银锭》第224页图612号
- 声 明:
- 清代台湾“道光年铸 库平柒弍 足纹银饼”一枚,重量:27克,俗称“老公银”,系台湾地区最早的官铸圆形银货币,因彼时民众有凿印验色的习惯,所见老公银饼大多凿痕累累,品相欠佳;此枚为早期版别,图文清晰,正、反面验戳极少,虽有打孔修补,但已属佳品,华夏评级 极美大清自干、嘉以来,南方沿海各省商贾贸易俱用洋钱,至道光年间尤烈。适时中国本无铸银币,官商习用纹银。因洋钱定形、定量、成色划一,且携带及计算简易方便,商民乐于使用,日久逐渐演成纹银贱洋钱贵的窘局。洋商更以贸易为名挟带大量洋钱换取纹银出海谋取暴利,清廷束手无策,只好于道光十三年十月初七日下一道上谕,令沿海各督抚议禁止银元出洋。台湾一府孤悬海外,道库贮银必须充裕,方可济急。兵员粮饷不可或缺,是先决条件,于是台湾府于道光中叶,在台南首铸老公银饼流通于市,初铸时重如其文库平柒贰、成色九八。较洋钱九○成色高出甚多,深得商民信赖,但因与洋钱之成色不同,须另换算,致续铸时渐予减重或剪边。其铸期亦长达十余年,因而有多种版式。为取信于民或查验真伪,常有凿印的习惯,印多者银饼呈凹形时,亦称“凹仔银”。—摘自《中国近代金、银币选集》,台湾鸿禧美术馆,1990年,页42。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 战国时期大型无文耸肩空首布一枚
-
* 战国时期魏“安邑二釿”桥足布一枚
-
* 战国时期魏“梁充釿五十二当寽”背阴刻“充”桥足布传形一枚
-
* 战国时期楚“殊布当釿”背“十货”一枚
-
* 战国时期韩“涅金”锐角布一枚
-
* 战国时期方足布一组十枚(无图)
-
* 春秋战国时期大尖首刀二枚
-
* 战国时期尖首刀一枚、明刀六枚,计七枚
-
* 战国时期燕明刀传形一枚
-
* 战国时期齐“齐大刀”背“昌”三字刀一枚
-
* 战国时期齐“齐大刀”背“日”三字刀一枚
-
战国时期魏“共”字圜钱一枚
-
* 战国时期秦“半两”二枚
-
* 新莽时期“壮布七百”一枚
-
* 新莽时期“次布九百”一枚
-
* 新莽时期“货布”一枚
-
* 古钱一组三枚
-
* 北周“永通万国”一枚
-
* 唐代、宋代古钱一组四枚
-
* 五代十国时期南朝“太货六铢”、明代“天启通宝”背“工”、明代“永历通宝”背“壹分”各一枚
-
*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二枚
-
*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二枚
-
*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二枚
-
*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二枚
-
*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二枚
-
* 金代“泰和重宝”篆书折十一枚
-
* 蒙古汗国“大朝通宝”一枚
-
* 元代“大元通宝”八思巴文折十一枚
-
* 元代“大元通宝”八思巴文折十一枚
-
* 明代“洪武通宝”背“一钱”、“二钱”、“三钱”、“五钱”各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