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 唐“大利盐X利银五十八两壹钱·专监冯梁”五十两银饼一枚
图录号:9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 唐“大利盐X利银五十八两壹钱·专监冯梁”五十两银饼一枚
- 图录号:
- 9
- 年代:
- 暂无
- 艺术家:
- --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上海泓盛
- 拍卖会名称:
- 2018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金银锭
- 拍卖时间:
- 2018年11月17日-18日
- 备注:
- 唐“大利盐X利银五十八两壹钱·专监冯梁”五十两银饼一枚,重:1098g,铸造规范,刻字古朴大气,原味包浆,状态自然舒服,开门见山,极为罕见,珍贵逾常,乃不可多得的唐代财税实物史料,极美品,大唐评级完全未使用编者按:白银在唐代方才成为货币,但只用于大额支付、贮藏等功能。初为货币的白银尚无很规范的货币形态。现在主要的形态是三种——银饼、笏形银铤、船形银铤。银饼的使用时间基本是唐代中期,在《唐代笏形银铤考》一文中有这样的叙述:“笏形银铤起自公元731年(开元十九年),止于公元880年(广明元年),延续150年左右。唐王朝始于公元618年,终于公元907年,故其制作时间基本相同于唐代的中期至晚期。”唐代银饼和笏形银铤是直接由制作器饰的坯料银饼、银铤演变而来。船形银铤则脱离了坯料的形态,具有较为特殊、张扬的形态,制作也较为复杂,应是为“货币”性白银特地制作的。故推测船形银铤其行用时间要稍晚于前二者,它应是产生、行用于唐晚期,后一直沿用至北宋前期。据不完全统计,见于著录的银饼共25枚,银饼上大多有文字,多为官府的贡银和库银
- 声 明: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1988年初版《中国银锭》一册
-
* 唐无文银铤一条
-
* 清江西“刘春·十二月·吉光”十两银锭一枚
-
* 清湖北“江陵·谦吉”双排戳五两银锭一枚
-
* 清湖北“麻城·永和”双排戳五两银锭一枚
-
* 清湖北“广济·大兴”双排戳五两银锭一枚
-
* 清“湖北省造·光绪元宝·永成记足银”五十两银锭一枚
-
* 清广东“义聚振记”九两砝码锭一枚
-
* 清广东“源珍同记”十两砝码锭一枚
-
* 清广东“南海·嘉庆十七年·嘉庆十七年”十两砝码银锭一枚
-
* 清广东“粤海关·光绪十五年·十一月沈贞祥”十两砝码锭一枚
-
* 清广西“祥珍·祥珍”十两银锭一枚
-
* 北宋早期“建昌军马茨湖银壹铤伍拾两·三班奉职监王·承滨·匠人邹寿茅”五十两银铤一枚
-
* 清广西“祥珍·祥珍”横排戳十两砝码型银锭一枚
-
* 清四川“德生昌”单排戳十两银锭一枚
-
* 清四川“彝文”双排戳十两银锭一枚
-
* 清四川“兴隆”双排戳十两银锭一枚
-
* 清四川“太平县·匠俞国良”十两银锭一枚
-
* 清四川“成都县·十七年匠张和·张”十两银锭一枚
-
* 清四川“合江县”双排戳十两银锭一枚
-
* 清四川“宣统二年·威远县·兴隆号”十两银锭一枚
-
* 清四川“嘉庆十三年·涪陵县·隆三长”五十两银锭一枚
-
* 清云南“陈同顺号汇号纹银·官公估周宝铨看”五两银锭一枚
-
* 南宋“乐安记”四排戳十两银铤一枚
-
* 清云南“元昌利记汇号纹银·公估童畲段看”五两银锭一枚
-
* 清云南“元昌利记汇号纹银·公估童畲段看”五两银锭一枚
-
* 清云南“任恒泰号足色条丁”五两银锭一枚
-
* 清云南“李元盛号汇号纹银·官公估周陈看官公估xx看”五两银锭一枚
-
* 清云南“胡万镒号汇号纹银·公估童畲段看”五两银锭一枚
-
* 清云南“福兴庆记汇号纹银·官公估畲看福兴”五两银锭一枚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中国古代钱币(757)
- 中国纸币(316)
- 近代机制币(银币、铜元)(543)
- 金银锭(167)
- 勋章 奖章 现代金银币(34)
- 银器 珠宝(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