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清代广西“嘉庆廿五年 四月日 武缘县”十两砝码锭一枚
图录号:1107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清代广西“嘉庆廿五年 四月日 武缘县”十两砝码锭一枚
- 图录号:
- 1107
- 年代: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重量363g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诚轩
- 拍卖会名称:
- 2017年秋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古钱 银锭 机制币
- 拍卖时间:
- 2017年12月16日-20日
- 备注:
- 声 明:
- 清代广西“嘉庆廿五年 四月日 武缘县”十两砝码锭一枚,锭面加盖“江兴泰”单边框官估戳印,重量:363克,是广西最早打有官估戳印的官铸税锭,目前仅见此一例,公开拍卖尚属首次;拍品铭文端正清晰,银光温润,锭面小修,戴学文著《方槽考》第37页图2.8原物;《丽庄藏中国银锭》第133页338号图片原物,华夏评级 极美清代藩司对于各府州县解库银两的成色,必须经过查验,确认为足色后,始得准其入库。如遇有银色稍次者,则须就地重新倾熔,随倾随缴。但所谓查验,往往仅凭库吏或官匠的经验与眼力,无客观标准,亦欠缺明确的查验程序,遇大批银两入库时,往往无法巨细靡遗,难免疏漏。因此,至迟在嘉庆二十五年时,广西官铸砝码锭已开始出现官估押印。官估受任负责课锭成色的鉴定工作,由藩司附设或委任的官银号、官银店或其所属的银匠所担任,打有官估戳印以表示过验无误。自此,官估戳印成为广西官铸砝码的必备要件。中期砝码锭的官估,目前最早可追溯至嘉庆二十五年的江兴泰,至晚则为光绪十年的刘安祥,前后共历经十三名。存世品“嘉庆廿五年 武缘县 四月日 江兴泰”、“道光元年 梧州府 六月区经源 黄宜中”,为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二件,其中“江兴泰”、“黄宜中”,应即官估戳印。—摘自戴学文著《方槽考》,2006年,页37。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战国时期魏国“安邑二釿”桥足布一枚
-
战国时期齐国“齐大刀”三字刀一枚
-
战国时期齐国“齐大刀”背“屮”三字刀一枚
-
战国时期齐国“齐大刀”背“昌”三字刀一枚
-
战国时期齐国“齐大刀”背“日”三字刀一枚
-
战国时期齐国“安阳之大刀”背“刀”五字刀一枚
-
战国中晚期秦国“两甾”圜钱一枚
-
新莽时期“小布一百”一枚
-
唐代“顺天元宝”背上仰月一枚
-
唐代“顺天元宝”背上仰月一枚
-
唐代“得壹元宝”背上仰月一枚
-
明代“隆庆通宝”小平一枚
-
明代“天启通宝”背十一两一枚
-
明代“天启通宝”背十一两一枚
-
明代“天启通宝”折十合背一枚
-
北宋“崇宁通宝”折十一枚,北宋“大观通宝”折三一枚,明代“洪武通宝”背“北平”小平一枚
-
清代宝云局“道光通宝”小平一枚
-
清代宝福局“咸丰通宝”当五十一枚
-
清代宝泉局“咸丰重宝”当五十大样一枚
-
清代宝源局“咸丰重宝”当五十大样一枚
-
清代宝源局“咸丰重宝”当五十一枚
-
清代宝苏局“咸丰重宝”当五十一枚
-
清代宝昌局“咸丰重宝”白铜当五十一枚
-
清代宝武局“咸丰重宝”当五十一枚
-
清代宝苏局“咸丰元宝”当百一枚
-
清代宝苏局“咸丰元宝”当百一枚
-
清代“道光通宝”背“天下太平”宫钱一枚
-
清代“天国圣宝”当十一枚
-
古钱一组十九枚
-
宋元时期“贤孝传家”背上仰月、清代“天赐太平”背“松柏同春”龙凤图花钱各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