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李可染 迎春图

图录号:3119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李可染 迎春图
图录号:
3119
年代:
艺术家:
李可染
材质:
镜心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68.5×46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横滨国际
拍卖会名称:
2017夏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东瀛翰墨珍品
拍卖时间:
2017年07月18日-20日
备注:
声 明:
钤印:可染(白文)、老李(朱文)

题识:春在枝头已十分可染写,云登先生雅属清正,一九八一新春李可染。说明:带镜框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俞云登,在日华侨实业家,历任长崎华侨总会会长,1980年曾为长崎市和福州市缔结姐妹城市做了颇多贡献,与中日间诸多政治文化艺术界人士具有交流。

牛为五牲之首,具神性而通灵。商周时期,祭祀之最高规格即以牛、羊、豕合祭,谓之“太牢”。青铜礼器中亦多见以牛首变形的饕餮纹,以及各类牛尊、犀牛尊等。早期山水画文献中也记载有牛羊等动物形象的画法与画家,至唐宋五代时期,更出现擅长画牛的一批名家。古人以牛羊等走兽为题材的创作,多有寓意于究极天地本性之道的趣旨。如宋代《宣和画谱》卷十三《畜兽叙》中就有究其微义而予阐述者:“干象天,天行健,故为马(干卦);坤象地,地任重而顺,故为牛(坤卦)。马与牛者,畜兽也,而乾坤之大,取之以为象,若夫所以任重致远者,则复见取于《易》之随(随卦)。”这种通过对自然形物象的象征性把握,即是道家思想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故清代王昱《东庄论画》有云:“画虽一艺,其中有道。”
李可染画牛,约始自上世纪30年代。老舍在30年代末、徐悲鸿在40年代初都曾购藏过他的牛图,郭沫若在1941年亦为其作题画诗,其一为五律《题水牛图》。据李可染在《自述》中提及,他自1941年后住重庆金刚坡后开始水墨写生,以住房紧邻的牛棚内大水牛为对象,日日观察摹写不辍。同时他也道出了自己画牛的情感:“世界上不少有贡献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把自己比作牛。我觉得牛不仅具有终生辛勤劳动鞠躬尽瘁的品质,它的形象也着实可爱。”特别是其时正处于抗战最艰难的僵持阶段,合乎天地本性之道的牛的形象,无疑可以代表一种任重坚韧的正义精神去激励国人斗志。可见李可染画牛,其创作意义显然不止于对其客观物态的传神写照,而是大有深义在焉。
李可染的主攻方向一直放在山水创作方面,但他也通过牧牛图来训练笔墨技法、凝练形式和磨练心境。白石老人1947年在李可染《耙草写牛图》上题句:“心思手作,不愧干嘉间以后继起的高手。”又在《牧童双牛图》上再题:“中国画后代高出上古者,在干嘉间,向后高手无多。至同光间,仅有赵?叔,再后只有吴缶庐。缶庐去后约二十余年,画手如鳞,继缶庐者有李可染。今见可染画多,因多事饶舌。”此老人识画知人,不惟在对李可染牧牛图笔墨画意的肯定,更在于能得到这样一位精于勤、深于思的弟子而欣然畅言。尔后李可染复得宾虹先生雅重和教诲,悟得“积墨法”之浑厚苍润,特别是历经1956年长达8个月的长江行写生淬炼,逐渐形成了其后期代表性的艺术语言风格。
约自1979年起,李可染开始启用“师牛堂”这一画室斋号,可以说师牛堂作品代表着李可染艺术的高度成就,其山水画面貌也在这一时期完全成熟。此幅《迎春图》正是作于这一时期。画面左上款识为:“迎春图,春在枝头已十分,可染。”钤印为“可染”(白文);右下款识为:“云登先生雅属清正,一九八一新春李可染。”钤印为“老李”(朱文)。此幅牧牛图,整体格调清新活泼,运笔用墨却尽见厚重雄浑。占据画面三分之二面积的桃花枝干纯以涩重、稚拙的书法笔意纵横写出,似是信手涂抹,却是苍劲腴润,腕底生辉,一派生机盎然。树下之稚牛以大块淡墨之色为之,下笔从容而严谨有序,墨色厚润丰富,唯双角、四蹄、眼鼻与牵绳等处以重墨点醒,最是眼神的刻画尤其可爱,让人忍俊不禁,真是寥寥数笔之间,形神完足。而坐在牛背上的那个小牧童,是在观一滩鸥鹭惊起,还是在聆听鸟儿啼鸣?虽是背影,其憨态可掬之态却历历可见。
此幅作品堪称李可染晚年牧牛图之精品,足可窥见其时老骥伏枥的艺术家那欣欣向荣、从心所欲的创作状态。此外因创作时间的历史特殊性,此作亦可被视作中日友好美术交流史上的一段印记佐证。1978年之后的李可染,处于中国社会变旧图新的崭新时期,他在画案耘耕之余,也热心致力于中国画的复兴与国家美术事业的建设,先后被当选任命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筹备组核心小组成员等重要社会职务。到1981年11月,他更被任命为中国画研究院首任院长,肩负着领导其时中国画传统重新研究、继承和发展的重任。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的蜜月期,两国间文化交流颇为频繁深入,刚刚成立的中国画研究院从一开始就很重视中日间的美术交流。查阅《中国画研究院大事记》可以知悉,1981年出版的《中国画研究院作品第一集》(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展览会部分作品)即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日本)株式会社美乃美共同印制。两年后李可染赴东京、大坂举办“李可染中国画展”,首度展开了李可染艺术在日本和海外的传播度和影响力。由《迎春图》款识所提及的“云登先生”可知,此作是李可染赠送给当时有名的中日友好人士俞云登的。俞氏是一位在日华侨实业家,历任长崎华侨总会会长,1980年曾为长崎市和福州市缔结姐妹城市做了颇多贡献,与中日间诸多政治文化艺术界人士具有交流。此作本为俞氏家族历年珍藏,本次由关西重要藏家特别送拍。从2017年春季最新拍卖纪录来看,这一系列的写意牧牛图已引起收藏界的高度关注。
李可染作为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其水墨画艺术入古出新,深刻影响了现当代山水画的发展,是20世纪中国画坛“融中西以开新纪元”范式的成功典范。随着李可染卓越的艺术实践及其作品深远的艺术价值被更广泛地传播和认识,他将在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被铭刻上更为郑重而深刻的一笔,这是毋庸置疑的。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