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乾隆御玺“敬天勤民”印拓

图录号:4638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乾隆御玺“敬天勤民”印拓
图录号:
4638
年代:
艺术家: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66.5×32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二〇一七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古籍善本专场
拍卖时间:
2017年7月15日至7月17日(周六至周二)
备注:
声 明:
旧拓本
1轴纸本
提要:“敬天勤民”玺,清乾隆,白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玺四周刻乾隆帝御制《敬天勤民宝四言诗》。按:清代皇帝制作“敬天勤民”宝始于康熙帝,是一方檀香木宝,一直存放于乾清宫中,质地虽不贵重,但却是反映康熙帝思想的重要实物。鉴于此,雍正帝继位后,便把一方原来刻有“万几余暇”四字的康熙白玉交龙纽宝上的印文磨去,将“敬天勤民”四字仿刻上去,仍存放于乾清宫中,并把康熙帝原檀香木宝妥善保存。乾隆帝继位后,遵照雍正帝的成例,仍然把这方宝玺单独存放于乾清宫中,并于乾隆十三年(1748)命工匠把他的《敬天勤民宝四言诗》刻在宝的四周。嘉庆二年(1797),乾清宫火灾,雍正帝重刻的白玉“敬天勤民”被焚毁。于是乾隆帝又命重新制作一方,不仅印文一样,同时也将《敬天勤民宝四言诗》原样复制,这就是此方“敬天勤民”宝。乾隆御题诗的落款为乾隆戊午春,即嘉庆三年(1798),时乾隆帝为太上皇。
可以说,雍正帝、乾隆帝之所以一再重镌康熙帝“敬天勤民”玺,更多的是为了继承和发展康熙帝“敬天勤民”的宝贵思想。他们重视的并不是宝玺本身,而是“敬天勤民”四字所蕴含的意义和思想。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