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清雍正 窑变釉海棠式花盆

图录号:3092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清雍正 窑变釉海棠式花盆
图录号:
3092
年代:
艺术家: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长27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
拍卖会名称:
2016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古董珍玩
拍卖时间:
2016年6月3日-5日
备注:
声 明:
“雍正年制”篆书款本品呈海棠形,下承四如意形足,内外通施窑变釉,口沿外折,盆壁外鼓,饱满圆润,通体呈紫红色系,由盆口处倾泻出如瀑布般的窑变釉水,流淌至足间,色泽变幻,釉层在高温下熔融垂流,釉中所含诸色混溶交织,红色的底釉上散步者红,蓝,紫,月白各色交织成的绚丽多姿的丝状斑纹,观之恰似夜空绽放之礼花,热烈奔放,耀人眼目。底施黄褐色釉,且四足露胎,中心刻有“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该器可谓雍正时期窑变釉的典型作品,在紫色,蓝色,红色,月白色釉色中互相交融,肆意垂流,流淌中勾勒出优雅圆润的器型,釉色水润淋漓,器型挺秀饱满,无论从哪方面看,皆体现了雍正窑变釉的精髓,为窑变釉中的上品。
窑变釉为雍正官窑器创新品种,从仿宋钧釉中演变而来。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亦称“均窑”,“均州窑”,因古属钧州,故名。钧窑创始于唐代,历经宋金至元代,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还有窑变等。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宋钧器物底部刻有一到十的编号,相传一,三,五,单数为红色,二,四,六,复数为青色,亦有学者认为数字越小器型越大,目前还未有定论。据清人《南窑笔记》所记载“北宋均州所造,多盆,水底,花盆等器皿”,这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传世钧瓷完全相符。官钧窑是继官汝窑后建立的第二座北宋官窑,北宋后期,应皇室之需,于苏杭等地搜罗各种珍贵的花石树木,北运汴京,史称“花石纲,”为此大量烧造陈设用瓷。各类宫廷陈设用瓷出窑后须遴选入宫,不计工本。钧瓷工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开创了使用铜的氧化剂作为着色剂的制瓷方法,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对后世各类窑变釉,釉里红等工艺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雍正时期窑变釉采用二次或多次上釉过程烧制,因釉料中的不同金属元素窑烧时自然结合而成,颜色绚丽多变,以紫红色为主。雍正皇帝对钧窑器情有独钟,曾多次命令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仿钧釉。《唐英瓷务年谱长编》中记载,督陶官唐英就曾派好友吴尧圃王往河南禹县探查烧制钧窑器的古方。窑变釉由于其出现于偶然,形态特别,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窑变,俗语有窑变无双之叹,谓其变化莫测,独一无二。据《清档》记载,清雍正六年(1728年)皇室派驻景德镇御窑厂的陶务佐理唐英协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在其所写《陶成纪事》碑文中,记述了仿清宫所发宋钧窑器而烧得窑变釉之事:“钧釉,仿内发旧器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粉青,骡肝马肺五种,新得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仿钧窑创烧于清雍正七年,于雍正十三年终获成功。清雍正,乾隆时期,窑变还被视为一种祥瑞的象征。
本品式样古雅,烧造精美,在雍正时期就深受雍正皇帝喜爱,且其在雍正十三年才烧制成功,因此雍正朝烧造数量并不多,且雍正时期官窑窑变釉瓷器多藏于各大博物馆,可流通的雍正窑变釉佳器极少,而雍正窑变釉花器则更加稀少,且遍阅公私收藏,本品仅此一例,堪称孤品,更会受到各藏家的珍视。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