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11世纪 文殊金刚

图录号:220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11世纪 文殊金刚
图录号:
2203
年代:
艺术家: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14.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
拍卖会名称:
2016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木鱼晓动—佛造像艺术
拍卖时间:
2016年6月3日-5日
备注:
声 明:
{出版}
熊文彬主编?叶灵毅副主编:《东去西来》,文物出版社,2016年,第112~115页克什米尔

合金铜?嵌银?嵌红铜

作品属后期克什米尔风格之公元11世纪合金铜文殊金刚造像,此时期之造像艺术除沿袭了深受犍陀罗造像艺术影响的前期克什米尔风格,更增添有公元10或11世纪以来当地工匠自我发展及创新之工艺造型。文殊金刚于佛教密乘中具有极多传承。因各传承之差异,其形像各不相同,例如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一面八臂、三面六臂、四面八臂,或独尊,或双身等不同传承所载本尊形像。文殊菩萨(Ma?ju?rī)有多种化身,兼有寂静与忿怒等形像,另一种文殊菩萨忿怒相为不动佛(?????????migyowa,非阿閦佛),又称不动明王,多为身形粗壮、扬举利剑、半跪而居之姿态;但亦有介于绝对之寂静相与忿怒相之间的半静忿相,此单盘坐姿造型之文殊金刚造像即属这类形像。
作品为一面二臂呈勇父萨埵形象之文殊金刚,略现勇士姿态,故其右臂异于常见文殊菩萨寂静相之持剑扬举挥悬状,而为举剑当胸竖立之姿态;左臂亦异于常见之当胸捻持花茎或直接执持经卷,而于左胯腿处结作金刚幔印。《理趣释金刚萨埵初集会品》载:“左手作金刚幔印者,为降伏左道左行有情,令归顺道也。”金刚幔印,即“作拳安于腰侧,是曰金刚幔印”,故左手于胯腿上所结手印表示降伏外道,并使其归入佛教正道。于头顶、双耳、颈项、大臂、手腕等处穿戴有联珠纹等形式之珍宝庄严,透露出犍陀罗艺术的朴素之风。造像之双足亦非寂静相之双盘姿态,而为佛教所制定之右足胫压左足胫的勇父单盘坐姿。此种半静忿菩萨相乃介于全然之寂静与忿怒相貌之间,即非为寂静相之文殊菩萨,亦非全然忿怒的文殊菩萨忿怒相——不动明王,而为稍具忿怒相的文殊金刚勇父相貌。
于造像艺术方面,作品承袭了公元7至9世纪间前期克什米尔风格的造像艺术特征,采黄铜比例较多的合金铜制作,造像之眉间白毫、眼部等部位镶嵌以白银贵金属,双唇、双乳头则另镶嵌以红铜,与近黄铜质地的古铜色肌肤相互对比下,遂形成了写实的拟真效果。此眼部镶嵌白银等的表现方式随后并影响了西藏西部古格王朝的佛教造像艺术。而作品头顶特殊的发型、两耳侧披垂于双肩的发辫以及顶冠造型等处,则沿袭了前期克什米尔风格所具有的犍陀罗造像艺术遗风。
另克什米尔风格造像于公元10或11世纪以后方出现腹部塑造成几块腹肌,或以腹部刻划“干”字型沟纹来表征结实的腹部肌肉。此作品腹部虽无明显的结实腹肌特征,属印度本土崇尚丰满健美的表现方式,但从其背后所添饰的头光及身光,则可确定其为公元11世纪后期克什米尔风格造像。此时期菩萨造像于背光的表现方法上,如同本作品的头光及身光双圈合一,形成了犹如葫芦状的背光,其上火焰纹饰则一如此时期背光纹路的制式处理方式,自上而下,下刀由轻至重,刀痕由浅至深,同时呈现刻痕及镂空等双重火焰纹饰之表现。
造像背面尤可显见葫芦状背光的镂空火焰纹饰。此外造像脑后有一竖直支柱,用以支撑头光的上半部,但细查支柱下端有一圆形榫孔,则未知是否用以结合何等形状或作用之造像配饰。造像背部上半身所披之长条状轻柔天衣,满覆双肩,两端并覆于左右大臂前并继续向两侧下方自然悬垂于大腿双股后侧。衣着方式亦沿袭了萨尔纳特式的艺术风格,呈现上身袒露,下身围着轻软彩绸天裙,腰带勒束于脐下小腹,故自然呈现出受勒时微略胀起的腹肉样貌。双足胫前的衣纹表现同于此时期的佛陀造像,皆于衣沿与肌肤交界处稍作浅纹刻饰,以表现薄衣贴身的轻软效果。
此坐姿文殊金刚造像周身未施以鎏金(俗称热金),其耳面、颈项,以及项链上方之前胸肌肤等处皆以泥金(俗称冷金)涂敷,顶髻与披垂两间头之发辫则以藏青色的石青加绘,显示此造像虽为公元11世纪古印度西北方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克什米尔地方所造,但依据西藏地方的供奉习俗以及于面部涂金、发色涂青的独有佛像处理方式,可知作品为产自克什米尔并曾受供奉于雪域西藏的传世之作。
{来源}
1.意大利古董商CarloCristi旧藏
2.私人收藏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