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12/13世纪 铜噶当派上师(错银错红铜)
图录号:1151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12/13世纪 铜噶当派上师(错银错红铜)
- 图录号:
- 1151
- 年代: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高18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广州华艺国际
- 拍卖会名称:
- 2016春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静观—历代造像专场
- 拍卖时间:
- 2016年5月26日
- 备注:
- 声 明:
- 出版:《佛韵——造像艺术集粹展》,文物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68169页。上师是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修为之人,在密教修行中,僧侣信徒都要皈依上师进行修行,因此上师是藏民族心中的精神导师,其地位和修为被视为与佛、菩萨无别,具有极为重要的宗教地位。上师像主要是根据上师的生前面貌、体态特征、宗教习俗及所做功德进行不同程度的塑造,形象生动,特征明显,使后世信奉者完全达到纪念和供奉的目的。此类造像在人物造型上往往给人一种端庄稳健的感觉,表情刚毅自持,神形兼备,展示了藏族艺术家和工匠的才华。此尊上师像因没有铭文题记,很难从像身上找到判定其身份的依据,从其衣着样式,仅可判定其表现的是一位噶当派上师。
这尊造像十分精美,上师蓄短发,留络腮胡,面容圆润饱满,发际呈弓形,额部宽广,眉间白毫嵌银,眼睑微垂,神态平和肃穆,嘴唇较厚,具有印度人的相貌特征,眼珠嵌银嘴唇嵌红铜,其造型工艺特征明显可见帕拉造像的影子。十二世纪末,伊斯兰军队征服了整个北印度和东北印度,许多印度佛教徒成功地逃脱,在印度最东部或南部找到庇护之所,另一些人则逃进了喜马拉雅地区。这些逃散的印度人不仅有佛教学者,也有训练有素的艺术家和工匠。此尊上师像便很有可能是帕拉时期辗转至西藏的匠人所塑造。
上师结金刚跏趺坐,左手施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呈现成道状态。身着交领式僧衣和百衲袈裟,线条以连珠纹表现,连珠细密流畅。下承束腰仰覆式莲花座,双层莲瓣宽大舒展,瓣尖微翘,美观大气。造像整体做工精良,发丝、胡须等细节刻画入微,背面的袈裟和莲瓣也雕饰清晰,毫不含糊。其殊胜之处还在于合金铜质地细腻,包浆色泽莹润古朴,且镶嵌工艺精湛。该像将上师作为宗教领袖的睿智和坚毅表现得十分到位,是一尊独具魅力的藏传佛教上师像。西藏的上师像自十三世纪开始出现,此尊噶当派上师像能流传至今十分难得,且品相上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来源:泰国私人旧藏
展览:首都博物馆《佛韵——造像艺术集粹展》2013年11月8日11月28日。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18世纪 铜鎏金无量寿佛
-
18世纪 财神 (一组五尊)
-
18世纪 铜鎏金财神
-
18世纪 铜鎏金双身马头明王
-
16/17世纪 铜鎏金双身上乐金刚
-
17世纪 铜藏宁·赫鲁迦像
-
清乾隆 铜鎏金财宝天王
-
14世纪 铜宝冠释迦牟尼
-
清康熙 铜鎏金黄财神
-
17世纪 铜鎏金吉祥天母
-
14世纪 铜鎏金释迦牟尼
-
明早期 铜宝冠释迦牟尼
-
15世纪 铜扎巴坚赞像
-
11/12世纪 铜文殊菩萨(错银错红铜)
-
17/18世纪 铜鎏金释迦牟尼
-
18世纪 铜绿度母
-
17世纪 铜鎏金宝生佛(扎什伦布寺风格)
-
17世纪 铜鎏金弥勒菩萨(扎什伦布寺风格)
-
17世纪 铜鎏金弥勒菩萨(扎什伦布寺风格)
-
清乾隆 铜鎏金金刚手菩萨
-
18世纪 铜鎏金上师像
-
15世纪 铜鎏金上师像
-
15世纪 铜鎏金莲花生
-
清乾隆 铜鎏金关公
-
13/14世纪 铜大成就者毗瓦巴
-
15世纪 铜索南伦珠像(错银错红铜)
-
18世纪 铜鎏金男相观音
-
18世纪 铜鎏金狮面佛母
-
17世纪 铜鎏金金刚手菩萨
-
14世纪 铜鎏金释迦牟尼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岭南名家书画(117)
- 经典永恒—珠宝翡翠及珍贵钟表(245)
- 西关大宅—器物篇(55)
- 近现代书画(98)
- 齐门天下—齐白石师生作品集珍(52)
- 西关大宅—书画篇(65)
- 静观—历代造像专场(91)
- 陶雅—中国历代陶瓷专场(78)
- 中国油画·版画·雕塑(100)
- 稀世真藏—极品名酿·养生精粹(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