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郑板桥 墨竹、行书

图录号:77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郑板桥 墨竹、行书
图录号:
773
年代:
艺术家:
郑板桥
材质:
手卷 水墨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画32×131cm;书法32×111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宝港国际
拍卖会名称:
2016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明道若昧—皇宫藏珍及中国古代书画
拍卖时间:
2016年05月31日
备注:
声 明:
款识:画:文与可墨竹诗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梅道人云:“我亦有亭深竹里,也思归去听秋声。”皆诗意清绝,不独以画传也。不独以画传而画益传。燮既不能诗,又不能画,然亦勉题数语:雷停雨止斜阳出,一片新篁旋剪裁;影落碧纱窗子上,便拈毫素写将来。鄙夫之言,皇惭前哲。焕老年学长兄正,乾隆壬午,板桥郑爕。
书法:节怀素僧《自叙诗》。焕老年学长兄属书,乾隆壬午夏初,板桥郑爕。
钤印:郑燮之印(白)、兴化人(白)、郑燮(白)、直心道场(朱)、燮何力之有焉(白)
鉴藏印:泰州宫氏鉴藏金石书画之印(朱)、虚静斋藏(朱)释文: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王永州邕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李御史舟云:“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吴兴钱起云:“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简介: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说明:此手卷经虚静斋鉴藏。虚静斋主人系孙祖同,民国时期著名收藏家。孙祖同,字伯绳。祖籍浙江山阴,迁居江苏虞山。毕业于东吴大学,与学者王謇为同学。王謇称“同学东吴大学时已籍籍有名矣”。曾主事中国书店,为清末民国时期收藏家,名其藏书处为“虚静斋”。少能诗,撰有《虚静斋诗初定稿》,编有《虚静斋宋元明本书目》,与俞鸿筹补《干禄字书笺证补》。

在有清一代,郑板桥是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大画家,由于他为官清廉,有政声,又充满了传奇色彩,因而他的名声远播海内外。其书画造诣,独树一帜,书法个性面貌突出,自称“六分半书”;绘画以兰竹石等题材为主,充满了人文画意趣,并深受士大夫及市井民众的喜爱。
郑板桥的《竹石图》,瘦劲竹,是借竹喻情,托物言志之作,画家看到眼里的竹已经和自然之竹有所区别了,然后要进行加工、主观处理,形成胸中之竹,这就是所说的意在笔先,等落到纸上,转化为手中之竹。他还在画幅中央别具一格地画了一块孤立的峰石,却有直冲云霄的气概,四周皆空没有背景。其中画面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是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此作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他把主观与客观、实物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画面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此手卷尤为难得的是,全卷一画一字。通观全卷,充分反映作者在诗、书、画方面的综合水平与艺术造诣。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