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郎世宁 八骏图

图录号:73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郎世宁 八骏图
图录号:
733
年代:
艺术家:
郎世宁
材质:
镜片 设色绢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14×55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宝港国际
拍卖会名称:
2016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明道若昧—皇宫藏珍及中国古代书画
拍卖时间:
2016年05月31日
备注:
声 明:
款识:乾隆二十年春月,海西臣郎世宁恭画。
钤印:郎世宁印(白)、润色太平(朱)
鉴藏印:乾隆鉴赏(白)、乾隆御鉴之宝(朱)、石渠宝笈(朱)、三希堂精鉴玺(朱)、宜子孙(白)简介:郎世宁,是清朝初年来华的传教士中声誉卓著的一位意大利画家。他供奉清廷达五十一年,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宫廷绘画数以百计,受他影响的中国画家也不少。由于他擅西画法,而乾隆帝后来迫他以中国毛笔绘写,因而他的人物、花卉、翎毛与山水作品,极富中西合璧风格,使清代宫廷画为之耳目一新。郎氏逝于北京,皇帝赐侍郎衔,故应入中国画史。

郎世宁《八骏图》
郎世宁在清宫中画过其他许多动物,其数量远不及画马。究其原因,首先是蒙古、西域等地出产骏马,当地的首领作为贡品不断地进献给皇帝,使他可以更多地描绘这些御苑中的名马;但是更深层的原因,还需到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中去寻找。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动物或植物,除去它们固有的自然属性外,画家在表现时还赋予某种象征或比喻的含意,比如竹包含有清高、气节的意识,牡丹花寓意富贵,松树象征长寿等等。而骏马除能体现迅捷外,还常被视为出类拔萃的人才。相传春秋时秦国穆公手下有伯乐者,善相马,能辨识千里驹,“伯乐一顺”这句成语,延伸的含意就是能够发现和辨别人才。又有一句成语叫做“千金买骨”,比喻求贤若渴。可见这里面所出现的马匹,都是比喻为人才。可以这样认为,郎世宁作品中大量的画马题材(除去描绘进贡的骏马以外),是为了迎合皇帝的需要,由此说明,身逢太平盛世,明君赏识和重用各种人才。那么这些画幅不仅仅是单纯描绘和表现动物的形象,其中就明显地带有歌功颂德的用意。难怪画家郎世宁不断重复地描绘着姿势大同小异的马匹,以博取皇帝的欢心,感激知遇之恩,表示愿效犬马之劳。这就是宫廷画师身处的地位和作画时的心境。这些文人画家吟诗写字、泼墨挥洒可谓相去甚远。
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郎世宁这类画马作品,尤以《八骏图》为最多。传说周穆王有八匹良骏,一说为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见《穆天子传》);另一说为“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见《拾遗记》)。周穆王曾驾驭这八匹神骏西游,会见西方的神人。显然郎世宁经常画八匹骏马,用的就是这个典故。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在位时,国力强盛,到了乾隆前半期,在西北用兵,屡战屡胜,各部落纷纷归附清朝,西域大片土地纳入清朝版图,乾隆皇帝踌躇满志。所以郎世宁一而再地画《八骏图》,通过对马匹的描绘,赞扬了清朝皇帝驾八骏遨游八极四方,开疆扩土的功业。
至于在绘画的技艺方面,郎世宁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新颖画法。他运用中国的毛笔、纸绢和色彩,却能以欧洲的绘画方法注重于表现马匹的解剖结构、体积感和皮毛的质感,使得笔下的马匹形象造型准确、比例恰当、凹凸立体,而不像中国古代画家采用延绵遒劲的线条来勾勒物象轮廓的方法。他是以细密的短线,按照素描的画法,来描绘马匹的外形、皮毛的皱褶和皮毛下凸起的血管、筋腱,或者利用色泽的深浅,来表现马匹的凹凸肌肉,与传统中国绘画中的马匹形象迥然有别。在二百多年前的宫廷里,这种别开生面的画法,受到了皇帝的喜爱,并由此影响到一部分中国宫廷画家的画风,以致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马方法,时至今日还不乏传人。
聂崇正(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古书画鉴定家)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