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何家英 丽人百合

图录号:690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何家英 丽人百合
图录号:
690
年代:
2015年作
艺术家:
何家英
材质:
纸本彩墨
作品分类:
尺寸:
89×56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
拍卖会名称:
2015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雅风—指墨轩藏崔如琢书画作品
拍卖时间:
2015年11月27日-29日
备注:
声 明:
何家英应该被写入美术史,这是勿庸置疑的,这不仅是因为他属于创造了“伟大的、神奇的业绩”之列,同时也因为时间和实践已经赋予了他这种资格(这资格恰恰不是自命不凡的理论家的赋予)。相对于何家英的成就和影响,当我们检索关于他的理论研究时,我们会惊讶地发现,那是何等的贫乏。其实这种现象也历史地存在于其它有着卓越成就的艺术家身上。这就是何家英现象所揭示的“盲点”:艺术家的成就与理论家的研究严重的不对等。
任何一个被写在艺术史上的艺术家,都是因为他成功地创造了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因而也是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仅仅是一个方面。而另外一个方面是这种审美价值还有其历史意义。也就是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种审美价值启发了该历史时期的审美创造。因此,虽然具有个人色彩,但是又因为它也是历史的,因而就是普遍的。何家英的创作就符合了这条规律。
具体地说,何家英在美术史上给我们展现出了一种既属于他个人的、也属于时代的独特的审美观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审美观念呢?我认为它是一种“大美”。这种美源自一种气度,而这种气度是一种舒展的、带有阳刚气的柔美。钟嵘在评张华诗时论到“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诗品》)。后世论者往往将“风云气”理解为现实批判性,我则更倾向于把它看作是一种风骨,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我理解“风云气”更是审美意义上的阳刚气。当然,仅仅是阳刚气仍嫌简单,其中还应该有豪迈之气,或雄迈之气,它恰恰相对于“儿女情”。何家英在他的审美观念中,突出了这种辨证之美。他表现的是女性之美,是阴柔之美,但是从表达的方式上又充分体现出一种阳刚之气。对这种辩证关系的运用,形成了何家英独特的“大美”境界和风格。借用钟嵘的美学术语,我认为何家英的审美观念是“风云气中的儿女情”。在何家英的作品中,风云气与儿女情成为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审美范畴,相互辉映,展现出奇特的美感。何家英创造的这种女性美感,在当代中国艺术史上,居于独一无二的地位,因此,我认为它具有历史的典型性,所以它是经典的。
何家英作品的价值还在于它的历史意义。认识一个对象(人、事、物)的意义应该回溯到其所处的历史时期,从历史的角度检验其价值。何家英所开创的风格出现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在那个时期,从绝对政治主题规定下的解放,导致了两种趋向:一是仍然是政治主题性的,如对“文革”的反省,对社会真实的一定程度的揭示;二是唯美性的,如对人性的发掘,对情感的抒发。在当时的历史情势下,就艺术自身的发展来说,第二种趋向的发展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何家英的创作起初具有两种趋向综合的特点,如1983年创作的《山地》和次年创作的《十九秋》。《山地》真实反映了农村劳动者的艰辛,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十九秋》表现了质朴无华的农村女子的青春之美,这种美已与前此普遍流行的矫饰、造作的舞台美相去甚远。《十九秋》展现出来的美感带着一份凝重。因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它并不是纯粹审美的。《街道主任》(1984年)亦属于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注重社会现实性,但是已经见到何家英风格之端倪。实际上,这三件作品已经开启了一个时代的一种审美风格的大门。1985年创作的《米脂的婆姨》、《清明》和1988年的《酸葡萄》更加确立了何家英的审美风格——娴静、洒落、清纯、质朴诸要素的融合。在其后的时间中,何家英创作了《红苹果》(1989年)、《孤叶》(1990年)、《秋冥》(1991年)、《落英》(1994年)、《桑露》(1997年)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更加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地位。这些作品也确立了何家英以女性肖像为主的表现形式。在何家英所创立的审美观念中,除了前面所述的“大美”特点,还有隐含于其中的些许的忧郁或者感伤,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某种情感与人文意义上的深度。
在表现他的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敏感的精神世界时,何家英创造了具有鲜明个人特征的表现手法。
——《画廊》2007年第6期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