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张大千 黄山九龙潭

图录号:208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张大千 黄山九龙潭
图录号:
208
年代:
暂无
艺术家:
张大千
材质:
立轴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33.5×33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横滨国际
拍卖会名称:
香港2015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丹青不渝——中国书画专场
拍卖时间:
2015年11月25日
备注:
声 明:
钤印:张季(白文)

题识:天绅亭望天垂绅,智如亭见智慧水。
风卷泉分九叠飞,如龙各欲从潭起。
黄山九龙潭,大千居士。

题跋:大千道长写此帧瞿山石涛兼而有之,图成嘱予点染数笔比之,
于子久叔明修竹樵经也。晓汀记九龙潭是黄山九龙瀑上的九个潭池,九龙瀑长达300米,共分九折,一折一瀑,一瀑一潭,瀑布奔流,直泻百米,甚为壮观。黄山进入中国画家的视野可以追朔至明末清初,以渐江为代表的新安画派诸家常年往来于黄山的云山雾海、奇石怪松之间,用画笔表达了他们在黄山所获得的真切感受,从而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独辟蹊径,且影响广泛,近代美术史上承其衣钵者不少,张大千即为其中之一。画家采用全景式构图方法,采取自山前而窥山后的深远法,构图布局。所绘山势呈纵向向画面伸展,蜿蜒曲折,愈来愈远。画家首先以粗率的用笔勾勒出山水的轮廓,再施以短笔皴染,层层迭加,形成山石厚重的体积感。近处坡石平缓,画家施以焦墨,表现其阴阳向背的光影效果。远处山峰高耸,以浓墨勾勒山石轮廓,突出山峰的层次和山势的变化,山峰平坡之上,有屋舍数间,显出世外桃源之意境。杂木丰茂,以湿墨从淡到浓反复点染,错落穿插在山石之间,展现其蓊郁葱笼之姿。山峰中间白云缭绕,宛如仙境,烘托画面追古之逸趣。此图山石描绘粗放,皴染层次丰富多变,构图得宜,远近高下,安排有序,富有立体感。这件张大千的山水画,可以看出其对古人笔墨的精心研习和巧妙变通。此作取法自清初黄山派,与石涛、梅清甚为相似,又将真实山水的灵动与壮阔融汇在笔端。画面气势撼人,山岩耸峙,飞泉流瀑,其面对高山,下临深渊,幽谷中雾气浮动,人在静谧的山谷和飞瀑掀起的巨响中显得渺小却安然,画家在高与低、大与小、动与静的对比中将黄山的深幽、奇峻、变幻之美展现出来,亦通过自然的万千变化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力量。在画法上,此作综合了石涛的诸多绘画元素,山峰纵横奇肆,方直劲挺的线条十分形象地描绘出黄山的峭拔形貌,行笔流畅豪放,设色清雅妍丽,颇具文人画清疏淡逸的格调。高士坐山望川,气韵生动,怀古思幽。两侧山壁盘桓而起,一道飞瀑直落山谷,山岩上攀附生长的松树虬曲沧桑。整幅章法简洁大气,笔致奔放洒脱,痛快淋漓,意境高古,令人神往。
张大千(18991983),男,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
黄起凤(18891939),字晓汀,号鹤床,晓汀居士,江西上饶人。上海龙门师范毕业。曾游父云亭,能书画。居上海,幼承父业。居桐庐十余年,工山水,初师“四王”,晚年作浅降山水,迹近石涛。为海上名家之一。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