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傅抱石 听泉图
图录号:274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傅抱石 听泉图
- 图录号:
- 274
- 年代:
- 艺术家:
- 傅抱石
- 材质:
- 立轴 设色纸本
- 作品分类:
- 尺寸:
- 109×59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成交价:
-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诚轩
- 拍卖会名称:
- 2015年秋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中国书画(一)
- 拍卖时间:
- 2015年11月13日-18日
- 备注:
- 声 明:
- 出版:《傅抱石全集·第二卷》第136至137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
《傅抱石名作精选集萃·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第98至99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10月
《三希堂藏书书系—近现代绘画·傅抱石》第202页,线装书局出版社,2013年
《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现代书画卷·三》图版1026,故宫出版社,2014年5月题识:新喻傅抱石,重庆西郊金刚坡下。
钤印:抱石私印、踪迹大化收藏印:重远堂展览:“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回顾展”,(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10日
说明:《傅抱石全集》将此幅《听泉图》创作时间大致定于1945年,正是傅抱石山水艺术的鼎盛时期。
抗战期间,傅抱石居住在重庆歌乐山金刚坡下,雄奇壮美的蜀地山川给他无尽的创作灵感,确立了其屹立于中国画史的山水面目,其中最显着的就是抱石皴的创立。1944至1945年,“抱石皴”全面成熟,破笔乱锋,辅以适当的色墨渲染,使画面愈发浑厚华滋。两年之中,前段时间以短皴为多,后段时间则长线条出现较频繁,故而给人的感受也更加直接、强烈。
此作笔墨肆意飞动,酣畅淋漓,正符合1945年的特征。主峰以散锋乱笔披拂而下,向左弯曲的长弧线交织错落,为看似纷乱的线条赋予了某种韵律感,亦使山体更富立体感。峰峦上部线条较细,少用点厾,渲染也仅以淡淡的赭石与水墨。右侧山峰则墨气较重,中景矮丘用笔短而密,点厾亦繁,并加花青,两者共同构成了画面的中间调。近景的坡岸以浓墨层层渲染,一片淋漓而又笔笔分明。泉水、茅屋、水榭、草木,借由线条、明暗、色块的区别,在强烈的对比中和谐交融,亦营造出景深。在浓重墨色的映衬下,左下的泉水和白衣高士则格外醒目。放纵的笔墨,成就的却是恬静的氛围,完全达到了傅抱石“使画面动起来”、“二者相和,适得其中”的目标。
通幅因“抱石皴”的运用,物象的轮廓变得模糊,同时明暗对比更加强化,仿佛大雨过后,山中雾气升腾,阳光从高处照射在主峰上,而山谷深处则一片幽暗。雨水化作泉水从山间各处倾泻而下;溪水暴涨,发出阵阵轰鸣。这样的景色,仿佛是从现实中截取的某个片段,而古衣冠的高士则赋予画面写心和永恒的意味。
据沈左尧回忆,“壬午画展”时,常常一幅画有多人重订的情况,傅抱石只好一一满足。然而这些“重订”作品,仅构图基本相似,幅幅不同,从中可见其胸中丘壑之富。此幅中屏风式的横列峰峦,在傅抱石的作品中颇为少见,却恰为画家无尽激情和创造力的最好证明。
本拍品详情请垂询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并需办理特别竞买手续。
Clientswhowishtobidonthisworkshouldconsultwithdepartmentstaffforadditionalbackgroundandalsoregisterforaspecialbiddingpaddle.
倚栏心自爽,苍翠耐人留
浅析《听泉图》
叶宗镐
《听泉图》是傅抱石先生金刚坡时期的真迹。
1939年,傅抱石先生携全家迁居重庆西郊歌乐山下的金刚坡,在租借的两间农舍栖身。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每次作画,须将仅有的一张方桌搬至屋外,画毕再放回原处,以供吃饭等用。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潜心研究艺术史,同时积极探索艺术创作,终于将中国画发展到一个新的境地。直到1946年10月,傅抱石先生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告别了蜀地山水。金刚坡下的时光,正是傅抱石先生最高产、最具创造力的人生阶段之一。
作为一位杰出的美术史家,傅抱石先生对中国画抱有最大程度的“理解之同情”。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然被一些人批评为阻碍艺术发展的“烟幕”、“毒素”,傅抱石先生却深信其价值所在,并在自身实践中真正做到了。
蜀地山水对他触动极大。他感慨道:“画山水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辜负了四川的山水。”金刚坡周围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烟笼雾锁,苍茫雄奇”,朝夕晤对间,也就成为他最好的灵感来源。傅抱石先生自陈,其创作“大半是先有了某一特别不能忘的自然境界而后演成一幅画。”而在创作过程中,“为适应画面的某种需要而不得不修改变更一贯的习惯和技法,如画树、染山、皴石之类。”就这样,他在对真山真水的观察、感悟中,提炼美、再现美,并不断寻找、调整表现技法,最终独辟蹊径地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水墨语言,也就是后人熟知的“抱石皴”。
傅抱石先生是这样解释的:“画山用皴法,必须针对你所画山的外形和结构特征,不要拘泥于是用荷叶皴抑是披麻皴,而应从如何用笔墨去充分表现山的势和质上面多作考虑。……皴法应从全幅画面去考虑推敲,不要拘泥于一山一石的画法。……我作画所用的皴法是多年在四川山岳写生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着重表现山岳的变化多姿,林木繁茂而又可见山骨嶙峋的地质特征。”(《关于山水画写生》)这一皴法以散锋乱笔为特点,酣畅淋漓,而又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山石结构。
这幅《听泉图》线条快速而有力,墨色深厚而微妙,显示出感情的激越与技法的成熟。《全集》和《年谱》将它系于1945年左右,当无大谬。
画面上部左侧,群山如屏,愈进愈高,主峰峰头奇危,状若卷云。背后是如在雾中的远山。峰峦中下部一片氤氲中,露出几道白线,那是瀑布飞流而下。主峰右侧是幽深的峡谷,似乎也有泉水奔涌而出。飞瀑与泉水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中景,从左右流过一座林木繁盛的矮丘。右侧矮丘对岸是一片缓坡,泉水转折处,有两所茅屋从树林中露出一角,大约是隐士的居所。泉水沿坡岸自右向左而去,在汇合了矮丘左侧的溪水后,水势更加浩大,最终流向左下。水中大石时露,仿佛能听见溪流湍鸣。近景溪边坡岸上,葱茏树木掩映一座尖顶茅亭,四面轩敞,一位高士身着白衣,独坐亭中,昂首后仰的姿态似乎已陶醉在泉水声中。
画面的景物和意境不禁令人联想起石涛上人的一首诗。诗云:“偶历溪山胜,殊看非世游。岩悬逼仄径,飞瀑下重丘。岭上幽花秀,潭心碧影浮。倚栏心自爽,苍翠耐人留。”其中的“岩悬”、“仄径”、“飞瀑”、“重丘”恰似为本图写照。特别是那位亭中高士,不正是沉浸在“倚栏心自爽,苍翠耐人留”的情绪中吗?傅抱石先生作为研究石涛的大家,熟悉他的画作、理论和生平,对此诗自然也不陌生,甚至颇有契于心,曾经还据此画过诗意图(1944年)。其构图亦与本作相类。因此,若说本轴是诗意图,也未尝不可。
傅抱石先生将自己绘画题材的来源分为四类。“撷取大自然的某一部分,作画面的主题”与“构写前人的诗,将诗的意境,移入画面”是其中的两种。此画可谓兼而有之。它既是写实的,又是写心的。它外来自造化,内得自心源。傅抱石先生的这幅《听泉图》是值得观者用心细细体味的。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王福厂 吉金百寿
-
韩天衡 百寿图
-
寿石工 金石百寿
-
沈尹默 秋明室诗词册
-
陈树人 长春高寿
-
易大厂 守愚斋题画诗词残存录册
-
朱益藩 江村幽致
-
黄君璧 观瀑·观云
-
赵少昂 竹蝉饮露
-
邓散木 影拓饕餮文爵并跋
-
马一浮 自作诗《答孙叔仁武昌》
-
胡佩衡 岩麓松云
-
柳亚子 自作诗
-
金城 黄菊山雀
-
于右任 罗振玉 徐世昌 黄浚 四体书
-
溥心畬 秋浦幽趣
-
溥心畬 秋江晚色
-
溥心畬 疏林黄叶
-
溥心畬 冷谦像
-
溥心畬 凌波无尘
-
溥心畬 行书七言联
-
溥心畬 西峪寺旧作诗卷
-
溥心畬 节录王维《桃源行》
-
溥心畬 台阁烟柳
-
溥心畬 苍崖帆影
-
溥心畬 春风得意
-
溥心畬 屋上青山屋下泉
-
溥心畬 松风琴隐
-
溥心畬 高适《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
溥佺 溪山三骥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古钱 银锭 机制币(勋奖章 机制币部分)(796)
- 纸币暨上善轩集钞(777)
- 邮品(444)
- 古钱 银锭 机制币(古钱 银锭部分)(144)
- 瓷器工艺品(148)
- 现当代艺术(89)
- 中国书画(二)(205)
- 中国书画(一)(204)
- 近现代书画扇(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