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清乾隆 紫砂山水文字笔筒
图录号:2907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清乾隆 紫砂山水文字笔筒
- 图录号:
- 2907
- 年代: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高14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翰海
- 拍卖会名称:
- 2015春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中国古董珍玩
- 拍卖时间:
- 2015年06月26日-28日
- 备注:
- 声 明:
- “杨氏、履乾、季初制”篆书款
笔筒圆口直壁,通体以紫砂制器,环璧底,底心刻葫芦状押款,阳文篆书“杨氏”、“季初”、“履干”制款。器身以紫砂为胎骨,烧成之器抚之光润,细腻绵密。外壁以黄色泥浆堆绘山水通景画,并配以诗文,画意以山村幽居为题,立意秀逸闲适,观之赏心悦目。构图采取远景描绘,峰峦迭翠,缓坡渐迭,嘉木葱郁,茅舍掩映山间,林径蜿蜒,意境高妙,尽显山岚烂漫,悠游宁谧之气。本笔筒用料考究、意趣隽永、画工精湛,可谓是色泥堆绘作品中之传世佳作。泥塑堆绘作品,以笔筒地位最高,传世作品以杨季初最为闻名,而双人署名款者十分罕见,也更为珍贵,应属杨氏族人合作之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宫旧藏中有类似的彩色泥绘笔筒,南京博物院也藏有同时期风格相似作品“雪江待渡图紫泥笔筒”,写尽寒冬萧瑟的雪景,而本器则描绘夏日盎然生机蓬勃之景,秀逸宜人,实乃陈设书阁,点缀雅室的隽永之作。
彩泥堆绘技法流行于清代十七世纪晚期(雍正年间),是用各色泥浆绘于坯体的一种装饰手法,利用紫砂器胎的附吸能力进行堆雕绘刻,其工艺源自旧时漆器堆雕工艺,在紫砂器素胎之上或敷设的嫩黄泥化妆土的表面以泥堆叠描绘,局部、细部用专制工具再略施雕琢,使之质感增强,有浅浮雕、薄意雕之效果,其成品画面淡雅疏朗,设色简素,而皴擦叠累之效果,在光影变幻之下,立体层次感丰富,可以展现平面书画所不能及的特色,其画面色泽稳定,历久弥新,常见的泥绘材料有白泥和本山绿泥绘。如坯体干湿度不一致,粘附力差,泥绘图案则易剥落,故传世精品较少,乃紫砂装饰工艺中的上乘技法。
杨季初:江苏宜兴人。活跃于雍正至乾隆(17231795)年间,善制菱花壶,与陈汉文齐名。创始紫砂色泥堆绘工艺,为陶艺美术增添专门技法,有一代泥绘大师之誉。杨季初有深厚的文化涵养,深谙绘事六法,兼擅雕塑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清康熙 铜如意观音
-
明 铜鎏金释迦牟尼
-
清乾隆 铜鎏金释迦牟尼
-
帕拉文化 石雕帕拉湿婆双身神像
-
帕拉文化 石雕帕拉湿婆神像
-
清中期 紫檀木雕漆金上师佛
-
明 龙泉窑观音
-
清 瓷鎏金观音
-
清 粉彩无量寿佛
-
南宋 青白釉观音
-
清中期 铜如意耳象足炉
-
清中期 铜兽耳长方四足炉
-
清中期 铜双耳四足长方炉
-
清乾隆 铜弦纹筒式三足炉
-
清中期 铜钵式炉
-
清中期 铜鬲式三足炉
-
明正德 铜回文筒式三足炉
-
清康熙 铜虬耳筒式炉
-
清乾隆 铜双耳四足长方炉
-
清中期 铜鬲式三足炉
-
清中期 铜鬲式三足炉
-
清中期 铜鬲式三足炉
-
清中期 铜鬲式三足炉
-
清中期 铜鬲式三足炉
-
清中期 铜鬲式三足炉
-
清中期 铜双耳三足炉
-
清乾隆 铜双鱼耳炉
-
清中期 铜象耳炉
-
清中期 铜双耳炉
-
清中期 铜双耳炉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中国古董珍玩(308)
- 伏藏—金铜佛像(101)
- 中国玉器(269)
- 国香馆—藏陈年名酒臻品(110)
- 中国古代书画(145)
- 大璞茗香(86)
- 德化名瓷白如玉—中国白(10)
- 中国近现代书画(二)(228)
- 养石斋—坐看云起(70)
- 中国近现代书画(一)(120)
- 古籍善本(86)
- 金石碑帖(31)
- 小雅观心—水彩画暨插画、连环画(112)
- 紫瓯凝香—紫砂艺术(220)
- 中国现当代美术/油画雕塑(118)
- 为之动容—宝聚斋重要藏家藏中国书画(87)
- 中国当代书画(二)(148)
- 宝聚集珍—宝聚斋中国书画(170)
- 中国当代书画(一)(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