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胡适 《道德教育》稿本

图录号:2166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胡适 《道德教育》稿本
图录号:
2166
年代:
1921年作
艺术家:
胡适
材质:
纸本 手卡(二十一页,附朱经农名片一张)
作品分类:
尺寸:
7.5×12cm×21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西泠印社 2013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近现代名人手迹专场 成交额:RMB 2,630.05 万 成交率:88.60%
拍卖时间:
2013年7月12日至15日
备注:
声 明:
说明:此为新发现的胡适《道德教育》全篇手稿,写于21帧读书卡片之上,有铅笔注明1921年。该篇文章没有刊行,但有1922年的另稿收于《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十二册中,且注明是在天津教育厅的演讲,相校文辞拍品一稿应为更早。附有朱经农退还手稿时的便条,为用自己的名片书于津浦铁路的列车上。与上述又可互证。 卡片上的讲稿条分缕析,或亦用在演讲中提示重点。1922年的手稿则已更加完整成文,或为后来誊抄。此批卡片则更能显胡适先生写作时对结构的原初思路,且在演讲后还为时任北大教育系主任的朱经农借观,朱经农之字亦稀见。朱经农与胡适颇为投契,胡适曾誉他为“中国公学之秀”,在胡适白话文运动的酝酿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从二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末,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商务印书馆哲学教育部部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等职,被誉为全面教育家。
道德革命和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两大旗帜,对新旧道德之争的讨论在当时如火如荼,但胡适对道德的认识却带有自由主义的色彩,在此文中他谈到并没有绝对固定的道德准则,还用许多具体事例印证道德的相对性,并认为与其直接、不如间接地推行道德教育,既体现了胡适对道德革命的响应,也显明了他的教育思想。
胡适为中央研究院第三任院长。作者简介: 1.胡适,原名洪骍,字希疆,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岁就读于上海梅溪学堂、澄衷学堂及中国公学。1910年留学美国,先后入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分别获文学士及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著名人物之一。历任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赴美。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等。 2.朱经农(1887~1951),浙江浦江人。教育家、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