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肖鲁 十五枪从1989-2003(7/15) (十五幅)

图录号:89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肖鲁 十五枪从1989-2003(7/15) (十五幅)
图录号:
89
年代:
艺术家:
肖鲁
材质:
(十五幅) 行为 摄影
作品分类:
尺寸:
100×45cm×15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203405
USD:2688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上海泓盛
拍卖会名称:
上海泓盛 2009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油画雕塑 成交额:3,354.23 万元 成交率:67.96%
拍卖时间:
2009年12月12日
备注:
声 明:
签名:肖鲁 xiao lu 2003.10
肖鲁
肖鲁是浙江美术学院院长肖峰的女儿,同时也是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关于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也称行动艺术、身体艺术、表演艺术等,它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行为艺术必须包含以下4项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的身体,以及与观众的交流。该艺术不同于绘画、雕塑等仅由单个事物构成的艺术。
行为艺术通常仅指视觉艺术范畴中前卫派(avant-garde)或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的一种。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
起源
行为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它是指艺术家把现实本身作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并以一定的时间延续。
行为艺术的鼻祖是法国著名艺术家伊夫-克莱恩(Yves Klein,1928-1962)。1961年,他张开双臂从高楼自由落体而下,把这称作《自由坠落》。
行为艺术的特征
特定的环境和含义为依托而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艺术形态。行为艺术相较于架上绘画、传统雕塑等艺术注重艺术行为的结果留存而言,它更是强调、注重艺术家的行为过程意义,是典型的具有表演性特征的过程艺术形态。作为行为艺术家,大多坚信 — 艺术家个人的艺术创造自由。
其次,艺术泛化性特征。行为艺术家以自己特有的艺术创造行为过程展示,把传统艺术从高不可攀的、精英文化高度的神圣殿堂,摆放到了普通观众心目中的“不过如此”的“平淡”状态。尤其在有的作品中,还请一般观众参与,这就更消解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观者对艺术创造行为的认同感,同时,行为艺术强调的是行为过程,这在客观上,就把艺术注重行为结果的单一视域拓展到了充分认识、注重艺术行为过程的领域。从而有助于人们完整地认识人类艺术整体行为的,合乎艺术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发展运动。最后,行为艺术具有平凡中的艺术深刻性特征。即是说,行为艺术是行为艺术家“有意味的”行为过程展示艺术。我们讲行为艺术打破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传统界线,行为艺术家曾邀请观众参与到其具体作品中去共同创造艺术作品。
行为艺术在中国
所谓行为艺术是一种艺术家用思维和行为过程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现代行为艺术兴起于西方,是西方当代社会的一个奇特现象,行为艺术在本质上可以定义为一种自由的生命活动。
中国的行为艺术是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中向西方拿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当代的行为艺术发端于1979年的星星美展。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上,行为艺术以“不速之客”的方式在展览会上亮相,立即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其中被喻为“七宗罪”的七件行为艺术作品尤为引人注目:肖鲁的《对话》、张念的《等待》、王德仁的《致日神的》、WR小组的《吊丧》、李山的《洗脚》、王浪的《浪子》、吴山专的《大生意》。这些具有行为展演倾向的艺术活动与80年代年轻艺术家企图通过反文明、反艺术的手段来求得精神自由的价值取向有关,透露出对“文革”、对精神压抑的反抗,表达了艺术家寻求思想解放的时代愿望。
80年代,行为艺术进入中国。最开始的行为艺术总是惊世骇俗、离经叛道的表现形式出现,猛烈地撞击国人的感官、挑战精神的承受极限。在大多数人看来,行为艺术是社会非主流的意识。
如今,这种曾经小众的、先锋的、前卫的、充满哲学意义的艺术形式,已经蔓延到各个圈子,融合了各个领域特色、以变幻的面孔出现在人们面前。他们的形式越发单纯,意义越发深刻。
当代艺术或引导教育了大众,或发泄了情绪,而看客观众们思想受到启迪心灵受到震撼。
90年代行为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艺术家参与社会活动的行为过程,一种是艺术家展现自身生存生活状态的行为活动。
第一种往往是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较多、涉及面较广的社会性行为,例如有一群艺术家从大都市来到贫困山区,在老乡家的炕头上创作,用来表达艺术家们厌恶商业文化希冀回归自然的心态,这整个过程就是一项行为艺术;一个名为“新历史小组”的团体出售自制的“集邮牛仔服”和著名企业家肖像画,用来说明消费时代艺术家与艺术欣赏者的关系。
第二种形式,因为是艺术家展现自己生存生活状态的行为艺术,例如张洹的《我的瑞士》、《12平方米》,肖鲁的《十五枪从1989—2003》,苍鑫的《舔》、《为无名山增高一米》,马六明的《芬·马六明》等。
在当下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行为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理所当然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但当生活被艺术家们作为艺术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却又是那么出忽我们意料,甚至远远超越了我们对常态生活的理解,猛烈地撞击着我们感官和精神的承受极限。他们用艺术的方式对我们的生活进行追问:我们是谁?我们在干什么?我们要往何处去?但同时我们也对艺术的底线提出了巨大的疑问。
回望几百年前的传统艺术家,伟大的在历史上留名者往往反映当代现实者,行为艺术作为当代新兴艺术形式,更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可以嬉笑怒骂,可以玩世不恭,可以做很多出乎人们预料的事情,不怕引起争议,不怕当局禁止。艺术是个很伟大但却很平凡的东西。
1989年2月5日,肖鲁在“中国现代艺术展”开幕后大约两小时,向自己的装置作品《对话》开了两枪,直接导致这个被策展人之一的高名潞称为“第一次由中国艺术家自己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关闭。“八九现代艺术大展”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先锋艺术家大规模在国家主流美术馆集体亮相。而在这个展览中,以温普林命名概括此次展览的“七宗罪”极具先锋意义。这七宗罪正是当时艺术展上令舆论大哗的七个行为艺术:肖鲁的《对话》、张念的《等待》、王德仁的《致日神的》、WR小组的《吊丧》、李山的《洗脚》、王浪的《浪子》、吴山专的《大生意》。其中枪击装置作品《对话》无疑是五花八门的行为艺术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重大事件。因为《对话》这件作品,已经被称之为“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装置与行为相结合的作品,也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肖鲁在“枪击事件”之后去了澳大利亚,一待就是七、八年。更重要的是,当时整个事件的目击者、之后一直被认为是这件作品的作者之一的唐宋,成为了她生活中的伴侣。然而,有了这两声枪响,他们的生活从此变得无法平静。十五年后,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分手。
肖鲁说,“爱情是一个幻觉”。幻觉消失之后,肖鲁选择了面对现实。她回到了北京,先是在798和朋友合租了一个工作室,希望开始新的生活,一切从头开始。她有一年半的时间把自己关在家里,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部小说,十几年之后,面对纸笔,面对自己,她终于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面对那一段历史。
她在2003年的创作《十五枪从1989—2003》,在这件作品里,肖鲁用从北京特警学院靶场借的54手枪,面向自己这十五张由深入浅的照片连击十五枪,一枪代表一年,十五枪代表89大展之后她所经历的十五年。肖鲁说打完最后一枪,看着自己,放下了太多太多,十五年,十五枪,一个结束,一份释怀,一种交待。眼神以不再如前,一切回到了当初的期待。如果说15年前,肖鲁对着《对话》装置打了两枪是一种对于《对话》现代艺术形式的破坏,也是个人情感的极大爆发。而,15年后,这面对自己照片的15枪则完成了一次真正的对话,一场关于15年的对话。她觉得,这似是一场告别。告别过去的旧时光,告别旧日的记忆。意味着重生,她开始投入新的生活,新的创作。
如果说十七年前的那两枪是肖鲁在一种懵懂状态下进行的,那么如今的十五枪则代表着她更为自觉和主动的一种创作意识。就像她自己说的,“十五年前的开枪是对着镜子里的我,而今天的开枪是对着真正的我自己。这个过程也许是我真正的成熟过程。”
王雪芹在《从两枪到十五枪—肖鲁访谈》一文中这样寄语到: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始终离不开自己的生活,肖鲁亦是如此。只是她的情况比较特殊,在那样特殊的一个年代和特殊的事件中,无意间扮演了一个异常重要的角色。她无心地创造了一段历史,中国的当代艺术史上从此永远都留下了那两声枪响。这是偶然,同时也是必然。在艺术家们处于集体激进和亢奋状态的80年代,肖鲁成为了历史的焦点。这对她来说,是一个不能承受之重。但愿十五年之后的那十五声枪响,是一份负荷的解脱和释放,从此海阔天空。
15枪 从1989 — 2003(行为/ 照片)
作者:肖鲁
摄影:李松松
日期:2003年10月18日—19日
尺寸:100cm x 45cm x 15
材料
照片、玻璃、镜框、54式手枪(摄影)、77式手枪(枪击)、15发子弹。
关于作品“十五枪 从1989 — 2003”
爱,
天知道。
恨,
地知道。
无爱;
无恨,
鬼知道。
十五年前,当我在中国美术馆打了那两枪之后,我和他从北京东城区看守所出来,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我,从1989年到2003年,我们整整走过十五年。
今天,我又一次举起枪,面对我自己,一年一枪,整整打了十五枪
我们结束了。
我不善理论的阐释,更无从谈论艺术,我只知道真实地生活着。作为一件作品,其表现形式对我来说;它的存在只是一种内心需要。它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一首诗,或者说;它需要的是用一把枪,这一切的一切,取决于你在特定状态下的心理走向。它不是用“艺术”这个词所能解释的,它是一种求生本能,是你的生命之所在。
制作过程
1. 2003年10月18日上午,肖鲁至北京某靶场,手握54手枪,李松松摄影。
2. 2003年10月19日下午,肖鲁将装完镜框的15件作品运至北京某靶场,连击15枪。
肖鲁
2003年12月23日于北京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