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徐累 2001年作 青花游
图录号:87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徐累 2001年作 青花游
- 图录号:
- 87
- 年代:
- 2001年作
- 艺术家:
- 徐累
- 材质:
- 纸本 彩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86×57.5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成交价:
-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诚轩
- 拍卖会名称:
- 北京诚轩2009春季拍会
- 专场名称:
- 中国油画雕塑 总成交额:1,636.52 万元 成交率:70.91%
- 拍卖时间:
- 2009年5月24日至31日
- 备注:
- 声 明:
- 签名:累 青花游 86×57.5 2001年7月 江苏省国画院 徐累
展览:“另类现代—现实的背面”,2002年5月4日至6月2日,帝门艺术中心,台北
我梦想到的时光
有过多少年的辉煌?
可我过去的岁月啊,
仅是一段虚假的生活
一个虚构的未来世界!
在这片河滩上
我无缘无故地安详。
这静静的流淌
神秘而冷漠,象征着
虚度的生命时光。
……
我耗尽了不曾有的一切。
我比实际的我苍老许多。
幻想,一直支撑着我,
它只有在舞台上才是女皇:
脱去戏装,便没有了王国。
─《脚手架》(节选),佩索阿(Fernando Pessoa, 1888-1935)
与诗的纠葛
─秘密的景象(拍品编号?87-91)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中国传统绘画中“诗画一体”的审美要求从文人画兴起后就一直占据着主流的位置,乃至讲究题诗于画面,让诗的文字意象和绘画的图像相互映衬。西方绘画没有中国用诗文入画的传统,但从艺术的境界着眼,也并不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两者互通的例子,而一些主要的艺术流派和思潮也往往同时在诗歌和绘画领域发生,如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特别是现当代艺术,突破了古典绘画的某些局限,宋人沈括《梦溪笔谈》中"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的论断已不再适用。沟通空间(画)与时间(诗)、直观(画)与联想(诗),从而达到“说不可说、画亦难画”的境地—即艺术的境界,这是当代艺术家在倡导体验神秘、打开艺术的畛域方面,更为自觉的表现。反之,我们看庞德的名作《在一个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充满画面感,同时又有着难以言喻的丰满意象。这样的例子我们同样可以在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中找到。
年轻的艺术家张旻自2002年开始,始终将视角锁定于天空中的云团。他用极为细腻的手法,描绘不同光影状态下的云,就像一个自然摄影爱好者连续按下快门。熟悉美术史的观者可能会发现,那些看似真实的画面,似乎有不少像是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宗教画中抽取出的背景,不可思议的光辉来自于上帝与诸神,壮丽与辉煌归于天国。而在另一些作品里,张旻又让他的云充满阴郁地凝固着,似乎随时都在膨胀、爆发,不可预知的伟力也让渺小的人类心存畏惧。
张旻对天空的迷醉,让人想起莫奈的启蒙老师尤金?布丁( Eugene Boudin) ,他的风景画往往地平线很低,零星散落着一些人群,占据五分之四的主体部分都是天空。虽然他们都向往:“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翔。感受云彩的抚爱。描绘奇形怪状、色彩深浅不同、诱人、广阔、美丽的天空”,但是布丁表达的是对易消逝的自然景象的印象,而张旻给自己的作品冠以诸如失眠(拍品编号90)、梦境、分手、无聊等主观而又私人化的名字,这些带有个人情感指向的词语,使得风景与固定的文化欣赏惯性发生了断裂,—瞬息万变的云看似客观,其实却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投射与外化,或宏大、或深沉、或躁动的形态只是心理世界的隐喻和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创作语汇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表面看起来清晰,却又非常含混和暧昧。
内蒙古画家那顺巴图因为有着在德国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因此他的风景画带有17世纪初的欧洲风景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有着19世纪德国画家弗里德里希(C.D.Friedrich)的神秘、悲怆和形而上哲思。他笔下出现的总是低沉的天空,无始无终的地平线,深不可测的水面,没有任何田园风情的调子,相反,能够看到的只是无边的荒凉,还有微不足道的人物,沉迷于自我不可思议的场景和无逻辑的动作,正如这幅(拍品编号91)中那个倒挂在孤零零枯树上的男人,在风景的无情映衬下更显得荒诞和无意义。与此同时,他以层层堆积,达到龟裂的肌理,凸显土地的干涸与亘古的厚重,独特的语言制造出了作品独特的气氛效果,并增添了作品的多义性,难以言喻的丰满视觉感。
而徐累的画,与其把它称之为风景,不如称为布景,那些超现实的道具,如烙着青花印记的白马(拍品编号87),青灰的墙面,曲折的屏风(拍品编号88),古老的座椅,低徊的飞鸟,所有这些迷人的元素都像是从某个经典中引用而来的片段,它们安静地彼此吸引着,又排斥着,仿佛偶然地吻合了现实的逻辑,凑在舞台上,上演一出超现实的剧,带着唯美的诱惑,却又令人感到忧郁而不安。这些元素并不在同一时空之中,但却如此“真实”地出现在画幅里,它们以一种超出我们想象之外的形式相遇,却恰巧被徐累窥见了。正如评论家朱其所说,“徐累一直在尝试将油画的三维空间、布莱希特的舞台间离效果以及马格利特的物象在虚空间自由放置,与19世纪以前的文人画图像美学结合在一起,使绘画像观念小说那样,成为一种由来自不同系统的视觉概念组合在一起的文本。徐累的绘画在观念上更接近一种概念艺术,在结构上,像是一种先锋派诗歌中的意象安排,使传统文人画意象和各种现代视觉意象进行并置,并赋予混合的意象群—一种现代性结构”。
杨柳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与徐累颇有暗合之处,同样与时间体验有关,同样遵循超现实的逻辑,只是年轻的杨柳不具备徐累那样纯正的古典格调。在组画《同一个结局有很多种可能性》(拍品编号89)中,反复出现灰白的无以名状的空间,一只灯泡的光恰好照亮了上面的小洞,像血或花瓣的鲜红正与洞口的事物一起慢慢滑向另一个异次元空间。意象间有着常理难以描述的关联,看似平静的状态隐藏着无限的可能性,如同揭开了世界的一角秘密。
出版:《另类现代—现实的背面》,帝门艺术中心,台北,2002年,第31页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艾未未 1979年作 树林
-
徐冰 1982年作 西北大地
-
崔玮 2006年作 老照片—红楼梦
-
郎静山 海上风云
-
刘旭沧 黄山云海
-
丁惠康 天台山
-
穆弌龙 暑假
-
赖少其 港口
-
陶天月 1962年作 新安江畔
-
吴燃 1973年作 工地信箱
-
林之耀 1979年作 畅谈—李四光与王进喜
-
郑震 1962年作 茶山晨曲
-
关良 1957年作 德国风景
-
徐匡 1974年作 绝不许奴隶制复辟
-
徐匡 1963年作 乡村小学
-
关良 1943-1944年作 昆明街景 昆明农家
-
关良 1950年代作 山中人家
-
丁衍庸 1965年作 交脚菩萨(双面画)
-
丁衍庸 1964年作 甲骨文字与兰(双面画)
-
关紫兰 水仙花
-
赵兽 西餐具
-
林风眠 1984年作 持扇依花丛
-
林风眠 1933年作 水禽图
-
王怀庆 1980年代初作 《当代》插图原稿及未用稿(共十帧)
-
林风眠 1937年作 山居读书图
-
林风眠 戏曲人物
-
颜文樑 渔舟夕照
-
颜文樑 桥亭
-
庞熏琹 约1970年代末作 教堂
-
吴大羽 无题 NO.6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