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1886年丽如银行壹圆纸币一枚
图录号:3356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1886年丽如银行壹圆纸币一枚
- 图录号:
- 3356
- 年代:
- 艺术家:
- --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诚轩
- 拍卖会名称:
- 北京诚轩2009春季拍会
- 专场名称:
- 钱币(二) 总成交额:770.36 万元 成交率:82.89%
- 拍卖时间:
- 2009年5月24日至31日
- 备注:
- 声 明:
- 1886年丽如银行壹圆纸币一枚,此券英文名称 THE NEW ORIENTAL BANK Co.LTD,即壹圆银元券,1886年发行于日本横滨(新东洋银行),同时可以在上海(新丽如银行)、香港(东藩汇理银行)流通兑换,是最早进入上海的外商银行,也是最早在中国流通的“洋商客钞”,首次发现,仅见品,七五成新
丽如银行原名ORIENTAL BANK,前身是创立于1842年的西印度银行(BANK OF WESTERE INDIA),主要从事兑换汇票业务。1845年,该行总部由印度孟买迁至英国伦敦,更名为东方银行(ORIENTAL BANK),同年于香港开设分行,又在广州设立办事处,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商银行。1847年,该行在上海设立分理处,1853年成立分行,成为上海开埠后,第一家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的英资银行。1851年,由英国皇家特许,该行英文名称改为ORIENTAL BANK CORPORAION。
该行在中国的译名各有不同。在上海,最初由代理人MR.E LANGLEY经营,该行被称为“丽如银行”,在香港,称为“东藩汇理银行”,在横滨,则称为“东洋银行”。上海所译的“丽如”,则出自《周易 系辞》,八卦中的离卦,是像东方之卦,卦象如旭日东升,有“东方丽如”之说,“丽如”即艳丽、兴旺之义。
1884年,该行因贷款蚕茧贸易严重亏损,停业清算,半年后由原创办人卡基尔(W.W.Cangin)重新整顿、改组后成立NEW ORIENTAL BANK Co.LTD,又称“新丽如银行”。1892年,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该行外汇经营遭受重大损失,6月9日,伦敦总行决定结束该行的营业。随后,上海分行即告清理,其沪行产业全部由麦加利银行接手,外滩18号地址也变为上海麦加利银行行址,至此,丽如银行结束了在华经营四十七年的历史。
此枚丽如银行壹圆券为首次发现,此前未见有相同样票或流通券存世,亦未见任何文献著录或报导,此券的出现,对于中国货币史研究以及上海外商银行的历史考证,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弥足珍贵。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咸丰陆年大清宝钞拾千文一枚
-
咸丰陆年大清宝钞拾千文一枚
-
咸丰肆年大清宝钞贰千文一枚
-
咸丰柒年大清宝钞贰千文一枚
-
咸丰玖年大清宝钞贰千文二枚
-
咸丰捌年 玖年大清宝钞贰千文各一枚
-
咸丰捌年大清宝钞贰千文二枚
-
咸丰柒年大清宝钞贰千文二枚连号
-
咸丰肆年大清宝钞贰千文一枚
-
咸丰柒年大清宝钞壹千文三枚
-
咸丰肆年大清宝钞壹千伍百文一枚
-
咸丰四年户部官票壹两一枚
-
光绪三十三年大清银行兑换券壹圆一枚
-
光绪三十三年大清银行兑换券汉口壹圆一枚
-
光绪三十三年大清银行兑换券壹圆一枚
-
光绪三十三年大清银行兑换券汉口壹圆一枚
-
光绪三十二年大清户部银行兑换券伍圆一枚
-
光绪三十三年大清银行兑换券伍圆一枚
-
光绪三十二年大清户部银行兑换券伍圆样票一枚
-
光绪三十二年大清户部银行兑换券拾圆一枚
-
清代载沣像大清银行兑换券样票壹元正面棕红色 背面黑色;伍元正面蓝色 背面红色;拾元正面棕色各一枚
-
清代载沣像大清银行兑换券拾圆试印样票一枚
-
清代载沣像大清银行兑换券拾元一枚
-
清代载沣像大清银行兑换券拾元一枚
-
清代载沣像大清银行兑换券壹元 伍元 拾元 百元单面试色样票各一枚
-
清载沣像大清银行兑换券壹元 伍元 拾元 百元四种面额各八种刷色试色样票三十二种
-
1895年北洋铁轨官路总局壹圆纸币一枚
-
1895年北洋铁轨官路总局壹圆纸币一枚
-
光绪二十四年山海关内外铁路局伍圆纸币一枚
-
光绪三十一年北洋银元局当十铜元伍百枚一枚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