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新莽铸“国宝金匮 直万”一枚
图录号:2274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新莽铸“国宝金匮 直万”一枚
- 图录号:
- 2274
- 年代:
- 艺术家:
- --
- 材质:
- 直万”一枚
- 作品分类:
- 尺寸:
- 64×34m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诚轩
- 拍卖会名称:
- 北京诚轩2009春季拍会
- 专场名称:
- 钱币(一)成交额:1,195.14 万元 成交率:77.17%
- 拍卖时间:
- 2009年5月24日至31日
- 备注:
- 声 明:
- 新莽铸“国宝金匮 直万”一枚,重量:35克,青铜质,万字部位一处极小精修,此币铸造精妙,存世极罕
被文博界和收藏界视为古泉魁首之“国宝金匮 直万”是我国历史上面值最大的铜币,是王莽最後一次货币改革铸造的,此钱形制特殊,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方孔圆钱形式,直径为3釐米,面文为篆书“国宝金匮”四字,旋读,悬针篆。下以短颈联方形泉身,边长为2.8釐米,身面、背有直纹两道,纹内直书悬针篆“直万”二字,背无字。由于面值过高,发行时间很短,清代之前没有发现其实物,其最早问世是在清道光年间,据翁树培《古泉汇考》中刘燕庭附注曰:“道光戊申冬日,鲍子年孝廉自青门寄一拓本,文曰‘国宝金匮’……”此钱仅存上部残件,拓本见于李佐贤《古泉汇》贞集无考品中。
高焕文《谈泉杂录》曰:“国宝金匮,圆泉,古泉汇载之。今余君挺生收有一品,下连方座,中有篆书‘直万’二字,製作精妙,青绿满身,背无轮廓,据云以千金购得之,真世间之尤物也。余君谓是新莽所铸,未知所本”。
据《中国钱币》1994年第2期罗宏才《新莽“国宝金匮”钱流传、作伪及出处》一文记述:约在民国八、九年前後,西安城西北隅杨家城(汉未央宫遗址)一带农民在耕地时发现‘国宝金匮’钱二枚,一枚被古币收藏家张叔驯购去,另一枚被英人柳玛购去,後由上海集币家张晋购回。以後又归陈仁涛收藏,解放前夕,陈移居香港。50年代初,我国政府用重金将其购回,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战国 秦汉时期古钱一组三十八枚
-
战国时期方足布安阳八枚(二枚残);平阳三枚;齐贝 梁 兹氏 襄坪(脚残) 宅阳 鱼阳 各一枚;尖足布武安一枚
-
战国时期方足布一组六枚
-
战国时期“梁充釿五二十当寽”圆档方足布一枚
-
战国时期圆足布“蔺”背八一枚
-
战国时期圆足布“蔺”背十一枚
-
战国时期“安邑二釿” “安邑二釿”背安(缺首)圆档方足布各一枚;“垣”字圜钱 “共”字圜钱(残缺)各一枚
-
战国时期“殊布当釿”背十货一枚
-
汉代“大布黄千”二枚 “货布”一枚
-
北魏“太和五铢”一枚
-
北周“永通万国”背“将军”一枚
-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古钱一组四十七枚
-
南北朝至唐代古钱一组十九枚
-
唐代“乾封泉宝”一枚
-
南宋“淳祐通宝”当百二枚
-
南宋“嘉熙通宝”背“十二西”一枚
-
五代十国至南宋钱币一组四百二十一枚
-
金代“泰和重宝” 八思巴文“至大通宝”各二枚
-
唐代至明代古钱一组二十六枚
-
元代“大朝金合”一枚
-
元代“至正通宝”三枚
-
北宋“宣和通宝”一枚 元代“至正通宝”十一枚 “至大通宝”三枚 清末“太平通宝”一枚
-
清末民初“至正之宝”背“大吉 权钞拾两”大型私铸币一枚
-
明代“天啓通宝”背“十”四枚;背“十”下星 光背 “裕民通宝”背“壹钱”各一枚
-
明代“天啓通宝”折十背“十一两” 背“十”各二枚;光背 合背各一枚
-
明代“天啓通宝”背“府”折十一枚
-
明代“天啓通宝”背“镇十”折十一枚
-
明代“天啓通宝”背“镇十”折十一枚
-
明代“天啓通宝”背“密十一两”一枚
-
明代“天啓通宝”背“新 一两一钱”一枚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