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战国时期平肩弧足空首布一组十八枚
图录号:2260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战国时期平肩弧足空首布一组十八枚
- 图录号:
- 2260
- 年代:
- 艺术家:
- --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诚轩
- 拍卖会名称:
- 北京诚轩2009春季拍会
- 专场名称:
- 钱币(一)成交额:1,195.14 万元 成交率:77.17%
- 拍卖时间:
- 2009年5月24日至31日
- 备注:
- 声 明:
- 战国时期平肩弧足空首布一组十八枚,包括:“高”、“富”、“益(旧释宝或朋)”、“松”、“”、“戊”、“贞”、“上”、“公”、“富”、“羊”、“化”、“鬲”、“智”、“西”各一枚;多字空首布“棘甫小化”三枚(今释“市中小化”,其他尚见“市东”、“市西”、“市南”、“市左”小化等),其中“高”、“富”、“益”三枚为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中图版四、图版五原物,此组空首布中的一部分曾由著名钱币收藏家陈健宇、彭信威先後收藏,每枚均铸造精美,除一枚肩有小裂外,其余保存良好,如此多品种搜集难度极大,甚为珍贵,附定海方氏著《言钱别录》、《言钱补录》各一册;2007年再版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一册
春秋战国时期,铜铸币广泛通行。这些铜铸币总共有四个体系,即布币、刀币、环币和所谓蚁鼻钱。布币是由农具铲演变出来的,可能是镈字的同声字借字,镈是古代农具的名称,古诗中有“庤乃钱镈”的句子。布币的发展,经过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铲型,首空可以纳柄,所以称为空首布。第二个阶段,布首已不空,而变成扁平,所以可称为平首布。空首布中又有许多种类,最早的是一种特别粗大的布,身长连首有的长达十六釐米半,而且纳柄的空心一直通到布身的腹部,肩圆底平,两面都没有文字。另一种大型的空首尖足布,布首特别长,两肩上耸,两足尖,多数没有文字,部分为数目字或日、工、吕、甘丹等。普通空首布据其形状有平肩和斜肩,底部既非平底,也不是尖脚,而成一种弧形,文字的数目有一字和多字,文字内容则有纪数、纪干支以及其他意义尚不明确的文字。纪数文字目前所见自一到十都有,并不是指重量或价值,大概仅是一种记号。纪干支的也未必一定是指年份。另外,布上发现的许多字,如“上、下、土、贝、金、城、武、戈、平、行、周、雨、益、羊”等等,具体是什么用意,虽历代钱币学家一直在研究揣测,至今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多字空首布的情形更为複杂,有一种旧释为“棘甫小化”,实际上变化多端,或正或反,笔画破碎,很难区分到底是几个字。空首布上的文字,许多不能辨识,即便识得也不尽知其意。根据清代以来钱币学家的著录,空首布大抵出自关洛,即现在的陕西、河南,但根据币面文字可考的地名看,似乎山西、山东、河北等省也有铸造,如“益”字布即是齐国(今山东省)所铸。
陈健宇原名陈卓伟,华侨出身,早年担任军校教官,居北京,收藏古今钱币众多,他四十年代後定居香港,曾于五十年代在香港举办个人藏品展览。陈卓伟收藏的古钱币中,部分来自当时琉璃厂著名的古玩商、金石专家黄伯川。在定海方氏著《言钱别录》中,附有陈卓伟先生笔记:“民卅六年春,余来故都青年军二零八师任教,得暇辄往,和平门外厂甸,琉璃厂一带询购古钱,与通古斋黄伯川老先生友善,将其藏钱廉价让予,并以定海方氏所著之《言钱别录》及是书见赠。余时方觅购,未获,阅览一遍增加古钱知识不少”。1952年陈卓伟为中国大陆救济总会筹款,将个人收藏历代中国货币运往台湾义展,展览门票收入全部捐赠救济难胞。并附当时入台义展入境申请书及台湾侨务委员会核準书各一份。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战国 秦汉时期古钱一组三十八枚
-
战国时期方足布安阳八枚(二枚残);平阳三枚;齐贝 梁 兹氏 襄坪(脚残) 宅阳 鱼阳 各一枚;尖足布武安一枚
-
战国时期方足布一组六枚
-
战国时期“梁充釿五二十当寽”圆档方足布一枚
-
战国时期圆足布“蔺”背八一枚
-
战国时期圆足布“蔺”背十一枚
-
战国时期“安邑二釿” “安邑二釿”背安(缺首)圆档方足布各一枚;“垣”字圜钱 “共”字圜钱(残缺)各一枚
-
战国时期“殊布当釿”背十货一枚
-
汉代“大布黄千”二枚 “货布”一枚
-
北魏“太和五铢”一枚
-
北周“永通万国”背“将军”一枚
-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古钱一组四十七枚
-
南北朝至唐代古钱一组十九枚
-
唐代“乾封泉宝”一枚
-
南宋“淳祐通宝”当百二枚
-
南宋“嘉熙通宝”背“十二西”一枚
-
五代十国至南宋钱币一组四百二十一枚
-
金代“泰和重宝” 八思巴文“至大通宝”各二枚
-
唐代至明代古钱一组二十六枚
-
元代“大朝金合”一枚
-
元代“至正通宝”三枚
-
北宋“宣和通宝”一枚 元代“至正通宝”十一枚 “至大通宝”三枚 清末“太平通宝”一枚
-
清末民初“至正之宝”背“大吉 权钞拾两”大型私铸币一枚
-
明代“天啓通宝”背“十”四枚;背“十”下星 光背 “裕民通宝”背“壹钱”各一枚
-
明代“天啓通宝”折十背“十一两” 背“十”各二枚;光背 合背各一枚
-
明代“天啓通宝”背“府”折十一枚
-
明代“天啓通宝”背“镇十”折十一枚
-
明代“天啓通宝”背“镇十”折十一枚
-
明代“天啓通宝”背“密十一两”一枚
-
明代“天啓通宝”背“新 一两一钱”一枚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