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林风眠 1987年作 山水

图录号:91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林风眠 1987年作 山水
图录号:
913
年代:
艺术家:
林风眠
材质:
纸本彩墨
作品分类:
尺寸:
46×48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诚轩
拍卖会名称:
北京诚轩 2008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油画雕塑 总成交额:3919.888 万元 成交率:70%
拍卖时间:
2008年4月28日
备注:
声 明:
展览:“现代中国绘画之巨匠—林风眠作品展”,1990年,西武百货,东京
来源:现藏者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
仁者与智者所乐
—林风眠的山水与他的彩墨探索(拍品编号:913-915)
上世纪三十年代抗战开始以后,林风眠随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避居重庆,由于条件艰苦,他也像很多油画家一样,转而大量创作水墨画,但这却成了他艺术风格真正孕育生成的契机,而他后来的山水、仕女等题材的雏形也在这个阶段发展出来。
据亲近的友人回忆,由于这时林风眠“长期徘徊在长江与嘉陵江沿岸,翻山越岭,那雄伟的山河景象给予他难以抹灭的印象。每当从重庆渡江回家,就在观察那江边的船只、那山色的变化。于是他画了很多江边山水与船舶。” 江水、远山、渔船、鱼鹰等渐渐成了他画中的常客。《嘉陵江畔》(拍品编号914)就很有代表性,画中所表现的是他迁徙过程所见即景。在画面里,我们还能看到他早年少量试作简笔山水时的风格,大量使用横的线条,形成一种复沓的节奏感,而每一笔又都是决不雷同的,在意笔草草中,船身、船间、船与岸的空间关系,却交代得十分清晰,反映了画家深厚的功力。此外,构成桅杆、绳索等的线条,轻盈灵动,富于表现性,却又不同于传统的书法性线描。而方形的构图,对于色彩、光影、透视等元素的重视,都已经透露出他此后山水画创作的端倪。
到了五十年代,林风眠一家定居上海,因为生活艰苦,他的妻女不久即随女婿移居巴西,加之政治环境逐渐紧缩,林风眠遂辞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的教职,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专注于彩墨画二十五年,在创作上迎来了他艺术的丰收期。而山水题材,尤其能显现他融合中西翻出新境的个人探索。这幅作于1960年代的《美丽的秋晨》(拍品编号915),在远山的层叠处理上,借鉴了传统的平远构图,而背景的山峰与前景的松树均以浓墨描绘,中景则以鲜明的金黄、枫红、白墙、黛瓦等构成对比,前、背景的衬托使这一部分仿佛被穿透云层的阳光所照亮,成为视觉重点,其独特的装饰感却无损观者对光影和透视的体验。在不尽人意的孤寂的现实生活中,林风眠以他深厚的修养,勤勉地继续着个人的探索,他的作品虽然不可避免地涂上了一抹淡淡的忧郁,但却为更广大的平和与恬静所化,因而,我们今天所能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他人格的清芬。
另一幅《山水》(拍品编号913)则是他晚年的作品,似乎又回到早年的简笔画法,其实到此时,他的用笔、用色、用水都达到从心所欲的境地。特别是淡墨着水晕染出的山峦,自然、生动而富于立体转侧的视觉效果,是他在盛期创作所试验成功的成果之一,此时运用得更得心应手了。
除去山水作品,林风眠在仕女、花鸟等题材的创作上,都有自己的面貌。如果我们承认如何面对传统与西方的文化资源还是未完成的课题的话,那么林风眠在时代变幻、命运沉浮的隔绝中所获得的宝贵艺术经验,就仍然值得钦敬。
林风眠的山水画是最能显现其融合中西而翻出新境的画种之一。在这幅1987年创作的《山水》,他以大量水来调和淡墨晕染山峰,以水彩的方式画水墨,开创性地塑造出山峰的体量转侧与光影变化,成功地突破了墨与光的冲突,留白则只作为构成因素的一部分而适度引入。而近处的松树、房屋、篱墙等部分,都有很强的个人色彩与装饰意味。应该说,这幅画将林风眠对于现代中国画的创造性实验的成果展现了出来,而且将其成熟期的风格更推上了从心所欲的自由境界,实属难能可贵。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