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陈树中 2002年作 野草滩等车的人

图录号:53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陈树中 2002年作 野草滩等车的人
图录号:
53
年代:
艺术家:
陈树中
材质:
布面 油画
作品分类:
尺寸:
80×100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141474
USD:1792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上海道明
拍卖会名称:
上海道明 200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油画雕塑 总成交额:1013.488 万元 成交率:72%
拍卖时间:
2007年12月22日
备注:
声 明:
早从80年代勃兴的“新潮美术”开始,对“笔墨”所展开的唇枪舌战就从未休止过。然而,这些旷世持久的争论并为达成共识,水墨艺术的发展道路仍是一片茫然。与此同时,一群有抱负、有责任感的艺术家则开始了艰苦而漫长的实验探索之旅,其代表人物有李华生,张羽、刘旭光,刘子建、王川、梁铨等。这些艺术家实现了笔墨的分离,解构了传统的图式,并扩大化地使用这些技法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不仅跳出了传统水墨画的形式框架,又不遵循西方抽象艺术的规范和惯性,是对传统水墨艺术概念的颠覆与挑战,也是对水墨艺术的新的实验性探索。
李华生的水墨实验,是当代实验性水墨基于本土精神的开放性拓展,给建构中国文化的现代性以一定程度的启示。他通过麻布口袋躲避现实,其精神的出发点与古人非常相似:画家通过“格子”构成的世界去回避水墨语言的重复,其观念的基础属于当代范畴。在他的作品中,每一根线条都是富有生命的,具有独立的灵魂和意志,散发着诗人般的韵味,令人流连忘返,方寸之间,惊心动魄。
张羽的《指印》系列,其创作方法和独特性是彻底放弃笔及与笔有关的绘画习惯,以手指蘸墨或红色随意的在宣纸上反复摁手指印,以此呈现指印变幻莫测的痕迹。指印的行为传达了“指印”的观念,也将“指印”的行为方式变成了对个人意志禅宗般的修行。并在指印方式的过程中提示着指印的历时性空间和指印行为的无限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痕迹的无限变化性和物化反映。
刘旭光的《痕迹》系列,以非常理智的态度选择具有本土文化特质的文字,以“卜”字作为创作元素,以字符呈现痕迹图像。其制作手段是借用毛笔书写的方式,蘸墨及铁锈一层层的在宣纸上反复图写同一个“卜”,看似非常随意,但又好像精心设计地将“卜”字布满了整个画面。
刘子建创造性地将传统水墨的“计白当黑”转变为“计黑当白”,并与拼贴、拓印等手法结合,表达对动荡感、力量感、速度感等的感觉。此外,他对于工业产品、垃圾等意象的引入,直接显示了对于工业文明和消费社会给人的心灵带来的破碎、混乱状况的担忧,具有人文精神。
王川的作品带有一种独特的东方情调。在墨色的浓淡和枯湿对比中,那些看似平铺直叙的线条,给人留下无限的寻味之处。泼王川的作品带有一种独特的东方情调。在墨色的浓淡和枯湿对比中,那些看似平铺直叙的线条,给人留下无限的寻味之处。泼墨笔法的运用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完美结合,激发出了一种惊艳的美,令人惊愕而过目不忘。
梁铨的《清溪渔隐图》系列,采用了理性与非理性的拼贴创作方法,这是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探讨。他与张羽《指印》创作的相同之处,都是将“修行”这样一个概念放入自己的艺术实践。他每天像修行一样的琢磨碎纸条。他先是通过人最为本能的涂写方式将碎纸条涂写上不同的墨色,然后融合东西方现代视觉经验与个人审美经验合理地安排它们的位置与空间,并在这样的修行过程中把握与控制它们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痕迹图像,其文化特性显现于修行般的手工劳作中。
1998年,一直致力于抽象画创作的艺术家王川因为癌症返回成都,与老朋友李华生交往甚密,见到李华生的新作大加赞赏。只有线条的方格子一发不可收拾,至今未止。我就是在这个时候与之相识的。记得1999年策划《互动时代的文化方位——长江上中游七省一市中国画展》时,邀李华生参加就是因他的“线格子”。当时华生犹豫不决,结果是我强迫他拿了尚未托裱的作品参展。接下来,则是推荐他参加1999年成都《世纪之门:中国艺术邀请展》和2000年《上海双年展》。李华生的抽象水墨由此进入画坛展示和批评视野。对其画风陡变,好评如潮,且引数例:“我非常注意从黄宾虹到新文人画的山水,其中积墨的皴法有一种越来越密集的倾向,这有一种抽象性,但是没有彻底抽象。1987年陈向迅的抽象,尤其是1998年你(李华生)的作品出现,成为一种里程碑”。
—中国批评家栗宪庭(2003年)
对于李华生抽象画时期的作品,我的理解是:李华生放弃山水写意的所谓表现,是要返回人生对于时间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寻找一种抽象形式以寄居个体。在一种不厌其烦的重复性绘制中,不仅笔墨工夫丧失了写意的可能性,而且面临着失去意义的难题。正是这样一种包含着质疑与追问的工作过程,让人经历体力、心力、精力的考验,让时间作为生命过程真正浮现出来,成为对于个体生命终极意义即对于虚无的描绘。这种描绘是过程性的、无言的和在形式中反形式、在笔墨中反笔墨的。如此抽象化的具体的行为过程,不同于现代主义的形式追求与文化反叛,而属于当代艺术后抽象不回避人生体验的范围。李华生创作的意义可以浓缩在他自己说的一句话里:
“我的感受是难受,可心甘情愿地难受也是一种自由”。
—王林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